關羽挺風勒馬畫像碑

關羽挺風勒馬畫像碑

關羽挺風勒馬畫像碑是為紀念三國時期關羽辭曹歸劉,千里單騎、過關斬將護送劉備夫人的千古壯舉的著名歷史事件而立的青石碑。該碑立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碑額篆書“乾坤正氣,日月精忠,滿腔義勇,萬代英雄”。碑的右上角署“唐吳道子畫,明秣陵弟子李宗周立”。

石碑簡介

關羽挺風勒馬畫像碑關羽挺風勒馬畫像碑

關羽挺風勒馬畫像碑是為紀念三國時期關羽辭曹歸劉,千里單騎、過關斬將護送劉備夫人的千古壯舉的著名歷史事件而立的青石碑。該碑立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碑額篆書“乾坤正氣,日月精忠,滿腔義勇,萬代英雄”。碑的右上角署“唐吳道子畫,明秣陵弟子李宗周立”。

石碑規格

關羽挺風勒馬畫像碑長1.6米,寬0.62米,厚0.14米,碑首伏升狀,須彌座。

石碑結構

碑額

關羽關羽

碑額篆書“乾坤正氣,日月精忠,滿腔義勇,萬代英雄”。

碑的主體

碑的主體部分有陰線刻就的“關公勒馬挺風”畫像,形象看上去極其傳神。從畫像上看,關羽素冠錦袍,長髯飄動,目光炯炯,神態自然生動,勒馬提刀,挺風而立,勇猛不可抵擋,讓人想到天地英雄的原本神態就該是這樣的。

碑的右上角

碑的右上角署“唐吳道子畫,明秣陵弟子李宗周立”。

石碑圖像背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征討徐州,擊敗劉備。下邳之戰降伏關羽。曹操敬重關羽。回許後,深器之,厚待之。羽深知新恩,但不忘舊主,護齊備二夫人,千里尋兄。操甚惜之,追至灞陵橋贈袍獻酒,以餞其行。羽疑其有詐,立馬橋上,以刀挑袍,長揖而去。而始了千里單騎、過關斬將的千古壯舉。為推崇關羽忠義仁勇,橋西建廟設像以祀。

相關信息

關羽

關羽,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因戰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在汜水關前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操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後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攻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于禁,殺龐德,讓華陀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死時五十八歲。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