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
1. 韌帶(ligaments)是連於相鄰兩骨之間的緻密纖維結締組織束,可加強關節的穩固性。
2. 關節內軟骨為存在於關節腔內的纖維軟骨,有關節盤、關節唇兩種:
(1) 關節盤(articular disc):是位於兩關節面之間的纖維軟骨板,其周緣附著於關節囊內面,將關節腔分為兩部。有的關節盤呈半月形,稱 關節 半月板。關節盤可調整關節面更為適配,減少外力對關節的衝擊和震盪。
(2) 關節唇(articular labrum):是附著於關節窩周緣的纖維軟骨環,它加深關節窩,增大關節面,有增加關節穩固性的作用。
3. 滑膜襞(synovial fold) 和 滑膜囊( synovial bursa)有些關節的滑膜面積大於纖維層,以致滑膜重疊卷折,並突向關節腔而形成 滑膜襞,有的其內含有脂肪和血管,則形成 滑膜脂墊。在有些關節,滑膜從纖維層缺如或薄弱處膨出,充填於肌腱與骨面之間,則形成 滑膜囊,可減少肌肉活動時與骨面之間的摩擦。
關節的輔助結構有:韌帶;關節盤、關節唇;滑膜囊、滑膜襞。
韌帶:
白色帶狀的結締組織。質堅韌,有彈性,能把骨骼連線在一起,並能固定某些臟器(如肝、腎)的位置。
在關節(joint)處連線骨與骨的堅韌纖維性組織。韌帶具有柔韌性,但無彈性;能增加關節的穩固性,但限制關節活動的部分方向性。對於關節異乎尋常的重壓常會破壞(扭傷)韌帶,如踝關節“扭了”便是一例。
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位於關節腔周圍的稱囊外韌帶。位於關節腔內的稱囊內韌帶。位於關節囊上的,即關節囊纖維層增厚部分稱關節囊韌帶。還有一種韌帶是由腹膜皺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層與髒層之間或腹膜髒層與髒層之間移行而成的。這種韌帶有的是由單層腹膜形成,有的是由雙層腹膜形成的。
相鄰兩骨之間的或支持內臟的緻密結締組織束(或膜)叫韌帶。由於韌帶很堅韌,因此可以加強骨的穩定性,可使內臟固定於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動範圍。人體內的主要韌帶有膝關節交叉韌帶、腹股溝韌帶、喙肩韌帶、肘關節的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等。有些韌帶是胚胎器官的殘存遺蹟,如動脈韌帶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導管封閉而成,肝圓韌帶則由臍靜脈萎縮形成。
①脊椎動物連結骨與骨之間或支持內臟與血管的纖維帶。富堅韌性。前者附於骨表面,或與關節囊的外層融合,有加固關節的作用;後者多為增厚的腹膜皺襞,起固定內臟、血管或緩和內臟運動的作用。②軟體動物門瓣鰓綱動物鉸合部連線兩貝殼,並有開殼作用的構造,分外韌帶和內韌帶。一般外韌帶多位於殼頂後面的背緣兩殼間;內韌帶多位於殼頂下方鉸合部中央的韌帶槽中。
關節上連線骨間的緻密結締組織索或膜。大多由膠元纖維束構成,頗堅韌,可加強關節的牢固性和限制其活動方向及範圍。分囊外和囊內韌帶。囊外韌帶在關節囊外,或與其纖維層相連。囊內韌帶在關節囊纖維層內,仍在滑膜層外。四肢進行屈伸運動的關節多具有一對內一外側副韌帶。直接連線相對兩骨面的短韌帶稱骨間韌帶,見於腕骨間和跗骨間。少數韌帶由彈性纖維束構成,如項韌帶。韌帶斷裂可導致關節脫位和運動異常,恢復很慢。此外,胸、腹腔內有些漿膜襞和萎縮而閉塞的血管,也稱韌帶。
關節:
兩塊或更多的骨頭相互連線之處。可分為3大類。不動關節將骨塊固定住使其不能活動,例如頭顱中各骨塊之間的骨縫。微動關節能有一定限度的活動,例如骨柱中各個骨塊的連線處。自由活動關節(動關節或滑關節)允許各種各樣的活動,包括膝部和肘部的連線關節、臀部及肩部的球窩關節、腕部與踝部的滑動關節。骨塊與活動關節交接處覆蓋著軟骨(cartilage),外包關節囊,這種關節囊在厚處形成韌帶(ligaments)。關節囊的裡面有一層滑膜,能分泌出潤滑液以減少摩擦。
臨床解剖
稱關節脫臼,常見急性閉合性損傷,是外力作用,使關節面之間失去正常的連線關係。有完全脫位(關節面之間完全脫離原來的位置)和半脫位(關節面之間部分錯位)之分。多見於陸上跳板、彈網及高台跳水頭先入水動作。常見的關節脫位有:肩、肘、腕、膝、踝。
發生原因:1.陸上跳板和彈網練習落地和著網時腳的姿勢不正確;2.陸上板落地時重心不穩,跌倒時用手撐地;3.彈網練習身體下落時手撐網;4.高台動作入水時臂部肌肉放鬆,或入水時手臂動作不正確;5.陸上訓練時場地不平或器材不合要求。主要症狀:局部疼痛、壓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並出現與健側關節不對稱的畸形。急救處理:用夾板、繃帶固定傷肢,儘快送醫院,力爭早期復位。
預防措施:1.加強陸上訓練時的安全保護措施,掌握自我保護方法,失誤時忌用肘或手撐地、撐網。2.高台入水時,肩臂拉直,肌肉保持適度的緊張;3.陸上訓練的場地、器材與位置,必須符合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