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結構

關節結構

能活動的骨連結叫做關節,它是骨連結的主要形式,一般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構成。

基本信息

解剖結構

關節面:是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一個略凸,叫關節頭,另一個略凹,叫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軟骨,可減少運動時的摩擦,軟骨有彈性,還能減緩運動時的震動和衝擊。

關節囊:是很堅韌的一種結締組織,把相鄰兩骨牢固地聯繫起來。關節囊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滑膜層可分泌滑液,減少運動時的摩擦。

關節腔:是關節軟骨和關節囊圍成的狹窄間隙,正常時只含有少許滑液。有些關節還有一些輔助結構:如韌帶是連結骨與骨之間的結締組織束,成為關節囊的增厚部分,可加強骨連結的穩固性;關節盤或關節半月板是位於兩關節面之間的纖維軟骨,能使兩骨關節面的形狀相互適應,減少運動時的衝擊,有利於關節的活動。

關節作用

關節在肌肉的牽引下,可作各種運動。運動形式有:屈是相連兩骨之間的角度減小,伸是角度增大;內收是肢體向正中矢狀面靠攏,外展是離開正中矢狀面;旋轉是骨繞本身的縱軸(垂直軸)轉動,如肢體的前面轉向內側是旋內,肢體的前面轉向外側是旋外;屈、伸、內收、外展的複合運動即是環轉,這時骨近端在原位轉動,遠端作圓周運動,全骨運動面呈圓錐形。

骨與骨之間的連線稱骨連線。骨連線又分為直接連線和間接連線,關節是間接連線的一種形式。關節由兩塊或兩塊以上的骨構成,基本結構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如圖)。關節面是組成關節的相鄰兩骨的接觸面,一凸一凹,表面覆有一層關節軟骨,有減少摩擦和緩衝撞壓的作用。關節囊是附著在關節面周圍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結締組織囊,關節囊圍成的密閉空腔叫關節腔,內有少量滑液。除了這些基本結構,有的關節還有韌帶、關節內軟骨、關節盂緣、滑液囊等輔助結構。關節的各種結構使關節既具有牢固性、穩定性,又具有靈活性。關節能做屈伸、內收外展和旋轉等幾種形式的運動。根據關節運動軸的多少和關節面的形態,可將關節分為單軸關節、雙軸關節、多軸關節等各種類型。

解剖結構

關節的基本結構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這些結構為每一個關節所必備的。

1.關節面(articular surface),是構成關節各相關骨的接觸面,每一關節至少包括兩個關節面,一般為一凸一凹,凸的稱關節頭,凹者稱關節窩。

2.關節囊(articular capsule),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的囊,附於關節面周圍的骨面並與骨膜融合,像“袖套”把構成關節的各骨連結起來,密閉關節腔。關節囊的鬆緊和厚薄因關節的不同而異,活動較大的關節,關節囊較鬆弛而薄,反之亦然。關節囊可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為纖維膜,內層為滑膜。

3.關節腔(articular cavity),由關節軟骨和關節囊滑膜層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腔內有少量滑液,關節腔內呈負壓,對維持關節的穩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臨床解剖

關節疾病很多,可發生於關節本身的,繼發於關節周圍組織疾病的,伴發於全身性疾病的。現根據美國風濕病學會關節疾病分類和Harrison內科學關節疾病分類綜合整理,歸類如下:

感染性關節炎:如化膿性、結核、螺旋體、病毒、黴菌、立克次體和寄生蟲感染等;原因不明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其變異如青年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結締組織疾病如風濕熱、全身性紅斑狼瘡、全身性硬皮病和皮肌炎等。肉芽腫性疾病如結節病等。血清陰性關節炎如強直性脊柱炎、牛皮癬、Reiter病和腸原性關節炎等。代謝性和內分泌性等疾患:如痛風、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褐黃病、肢端肥大症、甲狀腺功能減退、血內丙種球蛋白缺乏和壞血病等。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炎):如老年性變化以及繼發於創傷、感染以及其他疾病者;關節創傷;神經性關節病:脊髓空洞症、脊髓癆、糖尿病、周圍神經炎和麻風等;過敏性關節炎:如藥物性關節炎、血清病、過敏性紫癜;出血性疾病:如直接創傷、血友病等;腫瘤和腫瘤樣疾病:白血病、骨髓瘤、轉移瘤、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等;繼發於骨疾病的變化:骨骺缺血性壞死、分離性骨軟骨炎等;繼發於關節周圍疾病的變化:肌腱炎、滑囊炎、肌炎、纖維織炎等;地方病:大骨節病、氟骨症等;其他:澱粉樣變、軟骨內鈣沉積、網狀組織細胞增多症、非化膿性軟骨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