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凡具有額狀軸與矢狀軸的關節,均可作環轉運動,如肩關節、髖關節等。
臨床解剖
搖法
推拿手法:使關節做被動的環轉活動的方法。頸項部搖法:用一手扶住患者頭項後部,另一手托住下頦,做左右環轉搖動。肩關節搖法: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做環轉搖動。髖關節搖法:患者仰臥屈髖,醫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扶住膝部,做髖關節環轉搖動。踝關節搖法: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住大拇趾部,做踝關節環轉搖動。
搖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在隋、唐時,搖法被列為導引及自我按摩的一種常用方法;明、清以來,推拿治療小兒疾病的複式操作法中多結合套用;近代,則較多地用於治療運動器官的疾患。術者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搖關節近端的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遠端的肢體,作緩和迴旋的轉動。有人也稱之為“運法”、“盤法”。搖法的動作要領是,動作要緩和,用力要穩,搖轉幅度的大小,要根據病情適當掌握,同時必須注意被搖關節的生理活動範圍,因勢利導,適可而止。搖法可直接在人體上進行練習,根據人體各關節的生理活動範圍,掌握各關節的搖動幅度。搖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關節,松解粘連,增強關節活動等作用。適用於頸腰部及四肢部,以治療運動功能障礙、關節痠痛、屈伸不利等症。搖法在臨床時,套用於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搖頸患者坐位,頸項放鬆。醫者站於側方,用一手扶住其頭頂,另一手托住下頦,雙手以相反方向緩緩地使頭向右或向左搖轉。常用於落枕、項強痠痛、活動不利等症。
搖肩:患者坐位。操作方式有三種:①肩部放鬆,屈肘。醫者站於側方,弓步勢,上身略為前屈,用一手扶住肩關節上部,使其穩定,另一手托起患肢肘部,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運轉。②患者上肢伸直。醫者一手扶住其肩關節上部,另一手握住其手,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運轉。以上兩式適用於肩關節活動障礙明顯者。③患者上肢自然下垂。醫者站於側方,丁字步,用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以掌背抵住患者的前臂部,將其上肢上舉至160°幅度時,醫者將掌背反過來用手握住其腕部,而原握住患者腕部的手向下滑移,扶按肩部,此時要停頓一下,兩手協調用力,使患肢向後作大幅度運轉。在由後向前作環轉時,則動作相反。適用於肩關節活動已恢復到接近正常的患者。
搖腰:患者坐位,腰部放鬆。醫者站其後方,一手扶住其一側腰部,另一手扶住對側肩部,將患者的上身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作連續的前後左右俯仰側彎,使腰部作環轉動作。適用於腰部疼痛、活動不利等症。
搖髖:患者仰臥,髖膝微屈。醫者站於側方,用一手扶其膝部,另一手托住其足跟,兩手協同使其髖關節屈曲到90°,然後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運轉。適用於髖部傷筋痠痛、活動不利及腰腿痛等症。
搖踝:患者平臥,下肢自然伸直。醫者位於其足後方,用一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握住其足背前部,作環轉搖動(圖4)。常用於踝部傷筋、踝關節活動不利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