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結構
關節的基本結構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這些結構為每一個關節所必備的。
1. 關節面(articular surface)是構成關節各相關骨的接觸面,每一關節至少包括兩個關節面,一般為一凸一凹,凸的稱 關節頭,凹者稱 關節窩。
2. 關節囊(articular capsule)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的囊,附於關節面周圍的骨面並與骨膜融合,像“袖套”把構成關節的各骨連結起來,密閉關節腔。關節囊的鬆緊和厚薄因關節的不同而異,活動較大的關節,關節囊較鬆弛而薄,反之亦然。關節囊可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為 纖維膜,內層為 滑膜。
3. 關節腔(articular cavity)由關節軟骨和關節囊滑膜層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腔內有少量滑液,關節腔內呈負壓,對維持關節的穩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臨床解剖
關節病:一般指關節內骨質增生,又稱骨性關節病。中醫可歸為痹證範疇。多為老年人腎精虧損,關節骨骼失於濡養所致。中醫辨證論治一般分兩種。①氣血虛弱:年老體虛,正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失於濡養。證見關節酸痛,時輕時重,屈伸尤甚,伴見氣短乏力,自汗便溏,舌淡苔薄,脈沉細。治以益氣養血活血,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當歸10克、木瓜15克、雞血藤15克,水煎服,每日1劑。②腎精不足:老年腎虛,骨骼失養。證見關節、足跟疼痛,活動時加重,伴見腰膝酸軟,心煩盜汗,乏力氣短,舌紅少苔,脈沉細。治以補腎填髓,方用虎潛丸,每次1丸,每日2~3次。關節病為老年人退行性改變,治療多以益氣補腎藥物為主。還可套用骨友靈等藥外擦關節。除藥物治療外,還應配合各種功能鍛鍊。
關節疾病很多,可發生於關節本身的,繼發於關節周圍組織疾病的,伴發於全身性疾病的。現根據美國風濕病學會關節疾病分類和Harrison內科學關節疾病分類綜合整理,歸類如下:
感染性關節炎:如化膿性、結核、螺旋體、病毒、黴菌、立克次體和寄生蟲感染等;原因不明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其變異如青年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結締組織疾病如風濕熱、全身性紅斑狼瘡、全身性硬皮病和皮肌炎等。肉芽腫性疾病如結節病等。血清陰性關節炎如強直性脊柱炎、牛皮癬、Reiter病和腸原性關節炎等。代謝性和內分泌性等疾患:如痛風、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褐黃病、肢端肥大症、甲狀腺功能減退、血內丙種球蛋白缺乏和壞血病等。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炎):如老年性變化以及繼發於創傷、感染以及其他疾病者;關節創傷;神經性關節病:脊髓空洞症、脊髓癆、糖尿病、周圍神經炎和麻風等;過敏性關節炎:如藥物性關節炎、血清病、過敏性紫癜;出血性疾病:如直接創傷、血友病等;腫瘤和腫瘤樣疾病:白血病、骨髓瘤、轉移瘤、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等;繼發於骨疾病的變化:骨骺缺血性壞死、分離性骨軟骨炎等;繼發於關節周圍疾病的變化:肌腱炎、滑囊炎、肌炎、纖維織炎等;地方病:大骨節病、氟骨症等;其他:澱粉樣變、軟骨內鈣沉積、網狀組織細胞增多症、非化膿性軟骨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