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原文
關於青春的議論
沒有什麼在衰竭
沒有什麼在消失
我有兩種年齡
一個由白髮記數
一個永葆形上學的凝止
不是摹仿雲雀叫的板胡
或藏進理智的永凍層保鮮的猛獁
我天靈蓋上的那些針葉樹、闊葉樹
原始林和次生林
依然決定著風的顏色和性質
為迎接
青葡萄一樣有指望的歲月
我把遲到的青春
當做生命的要素
注入骨髓保持
只要還叫做
歌者
我的眼睛
就會依然盛產
火焰、愛情、葉綠體
和階梯詩
鑑賞
議論與說理,向來被認為是詩之大忌。宋時嚴羽就有對以議論為詩的非議。不過,詩之所忌應當是議論的方式而不是議論的內容。換句話說,詩的“觀點”即思想不應當是說明的,而應當是表現的。儘管《關於青春的議論》還有不少未脫盡概念的“議論”,例如從“沒有什麼在衰竭”到“一個永葆形上學的凝止”,這一小節有很明顯的說明痕跡,多達五句,僅有一“白髮”具象,其他如“衰竭”、“消失”、“形上學”、“凝止”都是概念的文字。表述的方法也不是詩的而是說理的。
相比之下,從“為迎接”到結束,雖然整個表述構架仍然是議論式的,但是由於有了詩的語言和豐富的具象,所以非但沒有破壞觀點的鮮明性,反而使觀點具備了美的質感而更具感召力。例如“青葡萄”是趨向成熟的果實,用它來比喻正處於方興未艾的改革開放的“有指望的歲月”是很貼切的;又如骨髓是人體血液再造工廠,把遲到的青春“注人骨髓保持”,就強烈地表達了詩人渴望使青春常駐的灼熱感情;還有,“火焰”、“葉綠體”、階梯詩”分別象徵活力、生命和藝術,加上愛情,這就是詩人將要努力通過藝術來表達的世界,用“眼睛”“盛產”的句式來傳遞詩人的這種追求,這也是詩的語言方式。
全詩最好的部分是從“不是摹仿雲雀叫的板胡”開始的八個漂亮句子。沒有它們,整首詩就立不起來。這部分是循著前面的意思順勢而發的。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正處於兩個時代的交替期中。回首看,動亂的文革”,無情地奪去了他的青春;朝前看,改革的浪潮勢頭正猛。而他,卻已從青年輕輕地滑人中年。此時,詩人可以信手從舊詩中拈來多少句子,來慰藉“人生易老天難老”的空寂與失落之情。然而,詩人並沒有感傷,他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來注視人生、世界乃至宇宙。世界並沒有因為個人的遭際而停止腳步,日月星辰,春夏秋冬,世界不會衰竭更不會消失。僅有這個認知,也可以導向虛無。而詩人卻認為,生理、肉體上的青春固然令人羨慕,但更可貴的是心理、精神上的青春,而這一點是不會屈服於時間之神的。這反映了詩人理智、豁達、堅毅的人生觀。
正因為詩人有這般心境,所以詩人不願意僅從生理、肉體、外表上裝飾自己的年齡。生理上的青春每人僅有一次,它就像雲雀的歌聲,甜美,純真。但是,這聲音是天籟,是不可模仿的;嗩吶可以模仿“百鳥朝鳳”,但它仍是嗩吶,板胡的琴弦上跳動著雲雀的模擬聲,它畢竟不是雲咎。詩人不願意欺騙自己或欺騙別人。同時,詩人也不以年齡自誇,因為累積是豐富,但是累積有時也是陳腐。經驗不等同於時間,成熟不等同於年齡。生存於更新世晚期的猛獁如今早已絕跡,思想只有追隨時代才能永葆青春,才能避免成為化石。而天靈蓋上的頭髮的顏色和疏密也如不同地質期中的針葉樹、闊葉樹、原始林及次生林,它的顏色與性質取決於大自然的力量,誰也逃不過“風霜劍”的攻擊。
這首詩的議論方式使人聯想到《詩經》中的興體詩。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莫知我哀,我心傷悲!”詩的後一節是“說明”的,在“議論”自己顛連困苦、悲傷無告的境遇,但是前一節“楊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景致中已內含了詩人的這種心情。如果沒有第一節,那么這僅是一首說明性的詩。用這個觀點來看《關於青春的議論》,是會有所啟發的。
作者簡介
張學夢(1940~),河北唐山人。1957年畢業於唐山第五中學。同年參加工作,曾做過木工、鑄工、質檢工、企業管理等多種工作。河北省第六、七屆政協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詩集《現代化和我們自己》、《人類詩篇》(合作)。《現代化和我們自己》獲全國第二屆優秀新詩集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