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一步減負增效紓困解難最佳化環境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關於進一步減負增效紓困解難最佳化環境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由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於2019年2月發布。

基本信息

全文

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面臨的巨觀環境更趨複雜,不確定性更大,風險挑戰更多。各地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六穩”要求和“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進一步減負增效、紓困解難、最佳化環境,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此,提出如下意見。

一、大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1.發揮財政資金支持效應。2019年,省財政安排130億元左右,採取“借轉補”、事後獎補、股權投資基金等方式,支持“四個一”創新主平台、“三重一創”、製造強省、創新型省份、技工大省建設等。省級預算安排需再分配的省直部門切塊資金,儘快撥付到具體用款單位和項目。

2.有效降低稅負成本。2019年1月1日起連續3年,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50%減征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等地方稅種及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將我省貨車、掛車、專用作業車、輪式專用機械車、機車和1.0升(含)以下乘用車的車船稅年稅額標準降至法定最低標準。2019年3月1日起,契稅適用稅率統一下調至3%。

3.實施更大力度降費。繼續執行船閘收費下調10%減免政策。繼續降低工商業用電、用氣成本,全年電力直接交易規模增加到750億千瓦時。城市天然氣經營企業2018年度稅後全投資收益率超過7%的,下調2019年配氣價格。增加天然氣大用戶直供氣。延續實施用人單位和職工失業保險繳費比例階段性降至1%政策,依規延續執行工傷保險費率下調50%政策,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單位費率逐步調整為6%,企業生育保險費率逐步調整為0.4%。落實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要求,彌補因大規模減稅降費形成的財力減少。

4.暢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血脈。2019年,省財政繼續安排庫款資金10億元,各市、縣(市、區)按不低於2倍配套,設立中小微企業轉貸資金池。支持各地對無還本續貸、“稅融通”、商標專利質押等落實較好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予以獎勵。支持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流動性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省信用擔保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提供擔保。各級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三農”等擔保費率不超過1.2%,各級財政按規定給予風險補償。省財政對在省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科創板”掛牌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10萬元,完成改制並掛牌的再獎補10萬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獎勵200萬元。大型銀行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要在總量大幅增長的基礎上,努力將平均利率控制在5%以內。

二、積極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

5.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採取設備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引導和支持技術改造,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1000項。持續推進“三重一創”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重大工程和產業園區升級為重大基地,培育打造智慧型家電、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支持符合年度重大支持方向且總投資1億元以上(不含土地價款)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類項目,補助比例為項目核定關鍵設備投資的5%,單個項目補助最高可達3000萬元。對實際總投資20億元以上、引領發展方向、具有先發優勢、填補省內空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業項目,以及關鍵技術研發產業化和產業公共服務項目,省、市聯合採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

6.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省財政統籌安排資金,支持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和產品。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繼續在重點領域布局建設新的安徽省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省財政對新認定的“一室一中心”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支持,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穩定支持和獎勵機制。2019年,省級分別安排2億元,注入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省科技融資擔保公司。初創期科技企業自獲利年度起3年內對本地經濟發展的貢獻,各地可對企業給予獎勵,用於企業研發投入。對企業研發投入新增部分,按一定比例給予獎補。對尋找捕捉科技成果在皖轉化並產生效益的機構,按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7.強化人才支撐。2019年,省財政繼續加大人才經費投入,統籌安排5.5億元,深入實施新時代江淮英才計畫等,支持培養引進高端領軍人才等。更大規模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省以股權投資或債權投入方式,分別按1000萬元、600萬元、300萬元給予支持,取得約定績效的團隊可獲得所支持資金的直接獎勵或股權回購獎勵。暢通民營企業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渠道,允許高校自主開展人才引進和職稱評審。允許轉制院所和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科研人員以“技術股+現金股”形式持有股權。

8.繼續化解過剩產能。加快處置“殭屍企業”,統籌做好債務處置、土地利用、職工安置等工作。2019年退出煤炭過剩產能165萬噸。拓寬專項獎補資金使用範圍,加大對職工分流安置支持力度。地方政府收回原劃撥土地使用權後的出讓收入,可按規定通過預算安排用於支付產能退出企業職工安置費用。

9.加快省級股權投資基金投資運作。對符合投資導向、槓桿撬動作用大、投資進度快的子基金,省級股權投資母基金及時增資支持。對母基金出資撥付子基金賬戶超過半年未開展投資業務或設立後12個月投資進度低於預期目標20%的子基金,實施母基金退出。省級股權投資子基金超額完成年度投資預期目標任務的,母基金將當年項目投資超額收益的10%讓渡給子基金管理機構。允許省級股權投資基金在20%限額內,開展與股權相關的債權投資,參與省內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三、努力擴大有效需求

10.加強項目謀劃和儲備。積極對接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的領域,聚焦“鐵公機”“電氣水”、先進制造業、公共服務等領域,謀劃儲備和實施一批重點項目,省重點支持五大發展行動計畫重大項目庫內項目。依託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台,篩選和推介一批前期工作成熟、商業潛力大、投資回報機制明確的PPP項目。設立項目投融資服務中心,跟進服務項目融資等。繼續安排部分專項資金,支持各地重大項目謀劃和前期工作。

11.加大重大項目推進力度。2019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600個以上,建成600個以上。全面落實高質量“四督四保”制度和“五項機制”要求,遴選調度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抓緊開工一批具備施工條件的交通、水利、環保等重大項目。對中央預算內投資計畫下達後超過一年未開工的項目,及時調整投資計畫。加大在建基礎設施項目資金保障,防止形成“半拉子”工程。積極爭取新上重大項目能耗指標國家政策支持。

12.多渠道擴大服務供給。家庭服務業企業(單位)開展從業人員培訓等,各地可給予相應資金補助。對養老機構給予建設補助和運營補貼。支持醫療機構開設老年病房、設立養老機構或轉型為護理院、康復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等,按規定享受相應補助補貼。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按規定給予財政補助。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在課後和節假日對公眾有序開放。再降低國有重點旅遊景區門票價格。

13.不斷最佳化消費環境。支持發展“老字號”品牌和創建商業特色街區,鼓勵建設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推進供應鏈創新與套用試點建設。發揮省級流通業發展專項資金作用,改善流通業公共服務體系。繼續採取先建後補方式,最佳化升級農村電商。統籌商務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對參加符合條件的省內外展銷活動的,省財政給予一定補助。

14.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完善住房市場體系,繼續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房。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多渠道保障城鎮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無房外來務工人員基本住房需求。新開工棚戶區改造21.45萬套。15.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項目,省調度的重大產業和基礎科學研究項目,從省預留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中予以安排。鼓勵通過新增工業用地彈性出讓或以租賃方式供地、允許部分工業項目分期供地、適當下調競買保證金、實行過渡期土地政策等,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鼓勵原工業用地使用權人自主或聯合改造開發。對傳統工業轉為先進制造業或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以及工業企業、科研機構轉型為生產性服務業等情況的,可享受在5年內不改變用地主體和規劃用途的過渡期支持政策。

四、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16.支持外貿進出口。提高出口退稅效率,對一、二、三、四類出口企業申報的符合規定條件的退(免)稅,分別在受理企業申報之日起2、10、15、20個工作日內辦結出口退(免)稅手續。2019年,對“一帶一路”國家及新興市場重點展會的展位費補貼80%,穩定並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公共海外倉給予一次性資金支持,單個企業最高可達200萬元。

17.堅定不移擴大招商引資。鼓勵各地在法定許可權內出台新的招商引資激勵政策,引進優勢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以及行業領軍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功能性機構等。對世界500強企業、全球行業龍頭企業新設或增資設立年實際外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製造業項目,以及新設年實際外資金額不低於3000萬美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型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製造業項目,按“一事一議”方式給予重點支持。對新招引重大項目的招商引資團隊或個人,按照有關規定予以獎勵,具體政策由所在地制定。辦好世界製造業大會、科博會、創新成果交易會、家博會、農交會等。

18.提高走出去組織化程度。對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按實際投資額一定比例給予前期費用補助,對“一帶一路”及國際產能合作項目給予傾斜支持。對企業開展對外承包工程當年新簽境外項目,按契約額一定比例給予前期費用補助。對實際對外投資額或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契約額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從國內銀行獲得的用於境外項目運營的借款,給予不超過50%的貼息支持。

五、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19.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主動對接長三角一體化頂層設計,支持規劃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和產業合作示範基地,推動G60科創走廊宣蕪合段建設。籌備開好2019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支持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支持建設合淮產業走廊、合六經濟走廊,推動皖南示範區與滬蘇浙共建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加大大別山革命老區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省里出台的相關既定扶持政策,對皖北三市項目申報條件適當放寬,獎補資金補助金額上浮20%。

20.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突出產業興旺這個重點,統籌使用好現有各項涉農財政支持政策,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採取資金整合、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重點企業,規範提升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新增產值超50億元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5個。2019年,省財政統籌安排50億元左右,支持農村“三大革命”等人居環境建設。省村莊整治增加耕地獲得的補充耕地占補平衡指標收益,通過支出預算統籌安排支持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省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六、打好三大攻堅戰

21.堅決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9月底前基本完成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優先支持在建項目平穩建設,預算已有安排的項目,允許使用財政庫款提前開展專項債券對應的項目建設。推動證券機構市場化紓困基金加快落地,“一企一策”處置化解風險。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所在市、縣(市、區)可給予單戶債權機構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獎勵,省級按實際獎勵額給予一定補助。鼓勵債權人採取一致行動,分類施策化解企業債務風險。

22.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量部分全部用於貧困革命老區縣、深度貧困縣。支持各地對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制定相應幫扶政策措施。用足用好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等支持扶貧開發政策,將增減掛鈎節餘指標省域內調劑擴大到31個貧困縣及葉集區。加強淮河行蓄洪區移民搬遷用地保障,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計畫以及農民建房用地專項計畫安排上,按需定供、應保盡保。

23.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安排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獎補資金、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補助資金及空氣品質生態補償資金。對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建設進行獎補,大力推進巢湖綜合治理,支持重點流域和重點區域水污染防治,推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和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支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繼續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複試點示範工作。堅決根除“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簡單粗暴的環保“一刀切”做法。繼續實施新安江流域水環境、大別山水環境、地表水斷面等生態補償制度。

七、持續改善民生福祉

24.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嚴格控制和壓減一般性支出,從嚴安排“三公”經費預算,取消低效無效支出,除重點和剛性支出外,其他一般性支出一律按照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最佳化實施33項民生工程項目,持續加大民生投入。

25.大力促進和穩定就業。對上年度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企業,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受經貿摩擦影響出現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通過失業保險基金給予傾斜支持。用人單位招用領取2個月以上期限失業保險金人員並簽訂12個月以上期限勞動契約的,給予就業補貼。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和獎補支持力度,將自主創業個人和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額度分別提高至15萬元和300萬元。

26.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適時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適度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優撫補助標準,加強對特困人員、殘疾人、優撫對象等群體的兜底保障。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再提高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推動“17+13+X”抗癌藥政策落地惠民。

八、最佳化營商環境

27.繼續深化簡政放權。推進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和更多跨部門、跨層級事項“最多跑一次”。除較為複雜的登記業務外,不動產登記辦證均在5個工作日之內完成。企業簡易註銷時間在現有基礎上壓縮一半。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免辦清稅證明、即辦稅務註銷,年內完全取消企業銀行賬戶開戶許可。房產稅困難性減免由市、縣政府委託稅務機關實施。

28.常態化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持續深入開展送思想、送政策、送項目、送要素、服務實體經濟活動,全面落實聯繫包保機制,用好網際網路+“四送一服”綜合服務平台,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難題。今年4月繼續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集中活動。

29.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積極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切實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建立領導幹部聯繫非公有制企業制度,搭建政企溝通平台。多渠道宣傳企業貢獻,依規組織開展優秀企業家評選表彰活動。加強對“放管服”改革和營商環境的監督檢查,營商環境構建情況納入省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

30.推進政策措施落實。各責任單位自本意見印發之日起1個月內,抓緊制定切實可行、簡便易行的實施方案,及早向社會公開。省委宣傳部等要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推動形成穩定積極的預期。省紀委監委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審計廳要對減稅降費等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和監督,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