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間進深

開間進深

《開間進深》是指住宅的寬度和住宅的實際長度。

實際套用

在住宅設計中,住宅的寬度(開間)是指一間房屋內一面牆的定位軸線到另一面牆的定位軸線之間的實際距離。因為是就一自然間的寬度而言,故又稱開間。住宅的開間在住宅設計上有嚴格的規定。根據《住宅建築模數協調標準》(GBJ100-87)規定:住宅建築的開間常採用下列參數: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 4.2米。

心腸測算樓盤進深和開間

先不管建築學上對進深和開間的標準注釋,在習慣上,我們把一個樓(或房間)的主採光面稱為面寬(或開間),與其垂直的稱為進深。

達標指數:為了保證良好的自然採光和通風條件,房間的進深在設計上一般被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擴大。對於板樓來說,進深以13米左右最為理想。

心腸測算:若進深過大,比如超過18米,就會使住房呈狹長型,影響採光和通風(也有開發商用加大面寬的辦法來彌補,但造成戶型總面積過大,但室內面積的功能性並未增多)。那么,為什麼一些項目會對大進深感興趣呢?其中的奧妙在於,加大進深一是可以節約建安成本,二是可以多出面積。

同樣是100平方米的矩形,當進深為4米、面寬為25米時,矩形周長為58米;當進深拉長為10米、面寬為10米時,周長減為40米。對於住宅來說,牆體、窗材的成本在建安成本中占的比重較大,牆體面積減小,開窗減少,能省不少成本。

在一個長70米、寬30米的矩形地塊中,樓間距要求為10米的話,可排列進深4米的板樓5座,若在同樣面寬的情況下,進深10米的板樓可排4座,而此社區的總建築面積增加了一倍!

當然,受地塊形狀、土地成本、項目定位影響,樓盤的進深不可能都儘量做“淺”,但明白進深對開發商的“深長”意味,對買房人來說還是必要的。

發展狀況

我國大量建造的磚混住宅,住宅開間一般不超過3.3米。規定較小的開間尺度,可有效縮短樓板的空間跨度,增強住宅結構的整體性、穩定性和抗震性。 為了保證建成的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採光和通風條件,住宅的進深在設計上有一定的要求。目前我國大量城鎮住宅房間的進深一般都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擴大。在住宅的高度(層高)和寬度(開間)確定的前指提下,設計的住宅進深過大,就使住房成狹長型 ,距離門窗較遠的室內空間自然光線不足。進深大的住宅可以有效地節約用地。

雖然小開間住宅存在著諸多優點,但也存在著許多弊病。因為開間小,在住宅建築面積中,承重牆、柱的結構面積相對較大,相對減少了有效使用面積;同時由於開間小,房間分割過小,不適應家庭居住行為變化的要求,而且住房很難自行改造。

為改變傳統的小開間住宅設計格局,從80年代末期,國家開始了大開間住宅設計的技術攻關,並確定要大力推行開間在5米以上,進深在7米以上大開間的住宅建築體系。這種住宅可為住戶提供一個40~5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居住空間,與同樣建築面積的小開間住宅相比,承重牆減少一半,使用面積增加2%,具有構造配件規格小,便於工業化生產,便於住宅靈活隔斷、裝修改造的特點。例如,購房者可將住宅分割成較大的兩室一廳,也可根據需要分割成三室一廳。這種可自由分割的大開間住宅在國外又叫做"演進式住宅"、"空殼式住宅"。在我國由於技術、造價、建材質量等原因,大開間住宅尚處在大力推廣之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