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泰元寶

開泰元寶

開泰元寶是安南國古代錢幣之一。


陳朝明宗開泰年間(1324—1328年)鑄,時值元代泰定年伺。“開泰元寶”四字楷書,稍含隸意,直讀,分光背及背“陳”(記朝代)兩種,徑2.2~2.4厘米。大樣光背,小錢背穿上或見“陳”字,然因銅差多漶漫不清,國內僅存一二稀品而巳。
開泰錢是遼聖宗統和三十年十一月甲午朔,改元“開泰”(1012-1021)後所鑄的年號錢。“開泰”取易經“三陽開泰”(開始吉祥亨通之路)的意思。它真實地反映了統和改革帶來的成果和人民企盼幸福安樂的心聲。聖宗親政以來繼續嚴格執行承天太后和大丞相韓德讓制定的改革開放政策,“理冤滯,舉才行,察貪殘,抑奢僭,錄死事之子孫,振諸部之貧乏,責迎合不忠之罪,卻高麗女樂之歸”(《遼史·聖宗紀》),使契丹封建化進程更加迅速,經濟發展更加蒸蒸日上。此時,契丹的貨幣經濟已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金銀、布帛的使用更加普遍,銅鐵錢的鑄造成倍增加。商業活動遍布所有州縣,北南兩制所轄各區域已打破制度、地域限制,金銀實物本位和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更加完善,並已深入到每個部落、村寨和家庭。在契丹特殊貨幣制度下做為輔幣的銅錢,數量雖有大幅度增長,但伴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和大規模商業交易的增多,在經濟生活中所占比重卻反而日趨縮小。這種輔幣不能隨經濟成長而增長的反常現象,是造成契丹經濟最鼎盛時期錢幣開泰、太平、景福等錢卻比早後期錢更少的主要原因。
如今,傳世的開泰錢總數大約不足二十枚。然而這僅僅不足二十枚的開泰錢,類別卻複雜得讓人眼花暸亂。按大類別分,開泰錢有開泰元寶、開泰通寶兩種。開泰通寶是沒有爭論的遼代順讀錢。它與統和通寶一樣,存世僅為孤品。實物在大英博物舘幣章部遼錢盒中,“藏在深閨無人問”。幸賴已故錢幣學家衛月望先生親手拓之,現有拓圖聊慰國內泉家。開泰通寶,(見圖1)青銅鑄造。錢文隸書,順讀。開泰兩字碩大,通寶二字狹小。開為開戶門,泰字重心偏右,水字撇捺成橫。這種水字撇捺成橫的寫法,在天祿通寶的祿字、大康元通寶的康字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寫法。通寶二字可找到乾亨通寶書寫的影子,兩錢通寶二字書寫方法的傳承關係非常明顯。該錢面背緣均為中緣,面郭細窄背部較寬,極具遼錢形制特點。錢徑約為23毫米左右。因數據未公布,無法做進一步判斷。查安南錢幣史料,沒有絲毫鑄造開泰通寶的痕跡。別的朝代又無有開泰年號。此枚開泰通寶錢既然取自英國人認定的遼錢盒內,將其定為遼鑄應不會有誤。 麻煩較多的是開泰元寶,已知的十多枚開泰元寶,既有旋讀錢也有順讀錢;既有小平錢,也有折二錢、當五錢、當十錢;既有銅錢,也有金銀錢;既有繁體泰錢,更有簡體太錢;既有精鑄錢、試鑄錢、樣錢,又有普鑄錢、低質錢。其中泉界爭論較大的,僅順讀光背小平開泰元寶一種。此種順讀開泰元寶,自民國三、四十年代就被某些所謂權威打入安南錢的“冷宮”。其理由竟是“自己沒見過就等於不存在”和形上學的“非此即彼”的荒謬論奌:“遼錢製作未有對讀者”、“安南有順讀背陳字開泰元寶,順讀光背開泰元寶不可能是遼錢,自然就是安南錢”(大義如此)。(見鄭家相《遼錢考》)七十年過去了,事實證明鄭先生的論點不足為據。遼代順讀錢已發現五、六種,鄭先生賴以立論的基礎已不復存在,發配順讀光背錢到安南的推論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鄭先生考證開泰元寶的失誤,是思想方法的失誤,是本末倒置的失誤。考證一枚錢的鑄造國別、年代,它本身的綜合特徵是考證的根本,它身上的時代烙印、國情烙印是考證的要點。而讀序僅是一項特徵里的一個不確定的選項,是枝末細節中可變動的因素。用枝節否定根本,很少有不出錯的。因為你沒看見的東西,不等於別人沒看見;今天沒看見,不等於明天不出現;大家都說沒看見,不等於它不存在。其實鄭先生只要真正了解安南陳朝錢的共同特徵和契丹錢發生髮展的規律及特點,拿安南背陳開泰元寶錢與光背順讀開泰元寶,仔細比對一番就會得出正確結論。可因鄭先生先入為主,把“遼錢無順讀”當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結果一手製造了個“千古奇冤”。事實是,安南陳明宗雖造了窳薄低劣的背陳順讀開泰元寶和少量的光背順讀開泰元寶銅錢,但總體數量很少。因為安南缺銅缺得厲害,開泰以前曾長期使用鉛錢。背陳順讀開泰元寶與遼鑄順讀開泰元寶風格差別明顯。安南開泰元寶形制闊緣、小字、薄肉,前和陳太宗元豐通寶、聖宗紹隆通寶,後和裕宗紹豐元寶大治元寶,形制風格書法均一脈相承。而被鄭家相等權威發配到安南的順讀光背開泰元寶,卻是中緣、厚肉、字形中等(有大字者),錢形明坦雄渾、古茂拙樸。明眼人一看就知非一家之錢。筆者在遼寧、吉林曾兩獲順讀光背開泰元寶,均生坑厚重精美,輪郭深峻。尤其背郭廣闊,極類契丹文小平錢“壽福永昌”。這種光背順讀厚肉精整的開泰元寶,可以肯定其是遼鑄而非安南錢。大英博物舘的兩枚光背順讀開泰元寶和開泰通寶,一起被收藏在遼錢盒中絕不會是偶然的,它說明英國錢幣學家和它的捐獻者一定有深層認定它們是遼錢的道理或依據。企盼英國專家有朝一日能公布這些資料,屆時一切就會大白於天下。 順讀錢中還有一種簡體泰字的開太元寶錢,非常稀少。開作扁正方形封門開,泰作太陽的太,元字短方,寶字特大特長而且寫法特殊,寶蓋下珎寫成了立,又和下貝組成個類似真字的東西,貝足遠離貝體,這種寫法僅在契丹漢文錢中出現過。該錢形制數據不詳,但風格氣息充溢著契丹錢特有的粗曠拙稚風韻。這枚簡體泰(太)字錢的問世證明了契丹人確實有在鑄繁體年號錢時,同時鑄造簡體年號錢的習慣和傳統。更證實太宗會同年間在鑄繁體會會同通寶的同時,確實也鑄了簡體會的會同通寶。傳世所見的少量簡體會會同通寶確是遼太宗所鑄的真錢。後代道宗太康年所鑄的大康、太康也同樣都是真錢。 小平錢除順讀錢外,尚見有二金二銅四枚旋讀小平錢傳世。銅錢有開元通寶改范錢一枚,應屬於試鑄精整樣錢。該錢1993年前後,出土於黑龍江省雙城市站前老警察局拆遷工地,由哈爾濱已故錢幣收藏家賀開泰收藏。2001年賀開泰和夫人錢淑清共同撰寫的《試讀渤海國錢幣》一文,在《內蒙古金融研究·增刊》第一期發表。二人把旋讀開泰元寶(開元通寶改范錢)誤作渤海國錢進行了一番考證。由於立論的基礎失誤,結果拼湊的論據和論點風馬牛不相及,結論未能圓其所想。這枚旋讀光背開泰元寶小平精美規整、雄渾大氣。開作封門開,泰字寬大,楷中含隸;元左挑,寶為隸寶。錢徑23.5、穿7、厚2.1毫米,重3.5克。從面文看,該錢顯系以開元通寶改范而成,僅易通為泰而已。以唐錢改范鑄錢是契丹鑄錢的一大特點。凡年號錢,都有以唐開元或乾元錢改范而成的版式。前有神冊、天贊、天顯、會同、大同、統和,後有重熙、鹹雍、大安、壽昌、乾統,無一沒有改范版式。這枚改范錢應是一枚試鑄的呈送樣錢,否則不會這樣規整精美。
補圖:遼開泰元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