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開城歷史區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開城市,開城市是朝鮮半島一座重要的城市,並有悠久的歷史,曾為古高麗王朝時代的國都,現存諸多歷史遺蹟。朝鮮曾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開城歷史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3年6月開城歷史區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歷史
漢晉時期
公元前108年,西漢在朝鮮半島設定郡縣,今開城屬於樂浪郡與真番郡交界處;魏晉南北朝時樂浪郡南部分設帶方郡,開城屬於帶方。
三國時代
在朝鮮三國時代,樂浪郡被高句麗侵略後,原屬帶方郡的開城成為百濟的“冬比忽城”。開城在統一新羅時代改為漢式地名松岳郡。景德王十六年(公元757年)又再改為開城郡。在當時,開城原是當地豪族的封地,當中以王氏為代表。
500年都邑
新羅真聖王十年(898年),弓裔使王建築勃御塹城。新羅孝恭王五年(901年)弓裔建都稱後高句麗,九年(905年)遷都鐵原。919年,王建推翻後高句麗即位,建立高麗。次年(920年),把首都從鐵原遷回開城,並改開城為開州。光宗十一年改稱皇都,成宗十四年改開城府。
顯宗二十年(1028年)築開京羅城,城基周二萬九千七百步,門二十二門,號曰崇仁、宣旗、保定、光德、德山、會賓、仙溪、泰安、弘仁、乾德、保泰、宣義、狻猊、定平、仙岩、慈安、彰義、迎陽、安和、成道、會昌、安定,用丁夫三十萬四千四百人。城中有高麗故宮壽昌宮(朝鮮王朝廢為倉廩)、仁德宮、壽德宮等建築。
恭愍王十年(1360年)集都人修城門,辛禑三年(1376年)命修京城,恭讓王三年發五道丁夫築內城,尋罷之。
朝鮮時代
1392年,朝鮮開國,開京一度成為都邑暫時留置的所在。
1394年,太祖三年時遷都漢陽,即首爾的中區,置留後司於都內,結束了開城擔任國家首都達489年的歷史。雖然開城不再擔任作為國家首都的職務,但在1399年到1405年期間,開城依然是京畿道的一座重要城市。
近現代
1914年4月1日,開城郡與豐德郡統廢合併,成為開豐郡。1930年,原開豐郡的松都面升格成為開城府,並脫離開豐郡;開豐郡只保留原來的郊外地區。
朝鮮半島光復後,由於開城位於北緯38度線以南,屬於當時美軍政的地域。1949年,開城府改稱開城市,成為了當時新成立的大韓民國的“最接敵都市”(최접적도시)。韓戰結束後,開城被併入北韓。1954年,開城被劃歸黃海北道;1955年,開城市與長豐郡及板門郡統合,成為了開城直轄市。2003年,北韓政府發布,開城特級市設立,板門郡被廢置,併入開城特級市;而開豐郡及長豐郡脫離開城,併入黃海北道。此外,開城特級市原來部份分別屬於開城市及板門郡的部份組成新設定的開城工業地區。在韓國,開城工業地區又被稱為開城工業團地或開城工團地。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3年5月13日,據韓聯社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公開了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對朝鮮開城一帶歷史遺蹟的實地調查報告,報告推薦將這一地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3年6月23日,據韓聯社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3日在高棉舉行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決定將朝鮮申請的開城歷史古蹟地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