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體分流術

門體分流術

門體分流術是針對門靜脈高壓症的併發症進行治療的手術術式。主要是通過建立肝門靜脈的側支循環降低門區靜脈的壓力,用於治療由於門靜脈高壓引起的脾臟功能亢進、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難治性腹水等併發症。可分為介入治療和外科治療,介入治療稱作又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可能導致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腦病,故一般不作為首選治療方案。

經頸靜脈肝內

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stemin shunt,TIPS),採用Seldinger法穿刺右頸內靜脈,經頸靜脈在門靜脈分支與肝靜脈間置入可擴張的金屬支架(直徑為8~12mm),在肝內建立門體分流,而達到降低門靜脈壓力,防止門靜脈高壓併發症的目的。TIPS的止血和消除腹水的效果肯定,且對門脈解剖影響較小。主要適用於經藥物和內鏡治療無效,肝功能Child-Pugh C級等待肝移植的病人。術後易發生分流道狹窄、閉塞以及肝性腦病。

外科

門脈高壓的外科治療手段之一。一般用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各種治療無效而危機生命者,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大出血後用於預防在出血特別是伴有嚴重脾功能亢進者。可分為全門體分流術(total portosystemic shunt)、選擇性門體分流術(selective portosystemic shunt)和部分性門體分流術(partial portosystemic shunt)。

全門體分流術

即將入肝門靜脈血流完全轉流至體循環,以降低門靜脈壓力。其術式主要包括門腔靜脈端側分流(結紮門靜脈肝端,將門靜脈血流轉入下腔靜脈)、門腔靜脈側側分流(門靜脈及下腔靜脈側側吻合,將門靜脈離肝血流和入肝血流轉入下腔靜脈)以及大口徑腸腔靜脈“橋式”(H形)分流術。中心性脾腎靜脈分流術(切除脾,將脾靜脈近端與左腎靜脈吻合)時如吻合口大(>1.2cm),肝內阻力高,可成為全門體分流術。全門分流術體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及腹水效果良好,但易引起肝衰竭、肝性腦病發生率高達30%~50%。

選擇性門體分流術

通過選擇性降低胃脾區門靜脈壓力達到控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目的。代表術式為遠端皮腎靜脈分流術,即將脾靜脈遠端與左腎靜脈進行端側吻合,同時離斷所有的側支血管,如腸系膜上靜脈區和脾胃區的冠狀靜脈、胃網膜靜脈及皮胰間小靜脈。該術式維持了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的高壓狀態,有利於門靜脈向乾血流灌注和肝功能的改善,肝性腦病發生率低。有大量腹水及脾靜脈口徑較小的病人一般不選擇這一術式。

部分性門體分流術

在充分降低門靜脈壓力、控制出血的同時,通過限制分流到口徑(8~10mm),儘可能保證門靜脈的入肝血流,可減少肝衰竭和肝性腦病的發生率。代表術式包括限制性門腔靜脈側側分流術、小口徑腸腔靜脈間“橋式”分流術。中心性脾腎靜脈分流術如吻合口較小可以是部分性門體分流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