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信息
mén cì ㄇㄣˊ ㄘㄧˋ
門刺(門刺)
詞語解釋
謁見時所用的名帖。 漢 初未有紙,削木竹為刺,寫姓名於上,故稱門刺。
宋代孔平仲《孔氏談苑·名刺門狀》:“古者未有紙,削竹以書姓名,故謂之刺;後以紙書,故謂之名紙。唐李德裕為相貴盛,人務加禮,改具銜候起居之狀,謂之門狀。”
相關資料
1.《後漢書·文苑列傳》,年輕氣盛的禰衡“初達潁川,乃陰懷一 刺,既而無所之適,至於刺字漫滅”。
2. 宋 歐陽修 《與郭秀才書》:“秀才見仆於叔父家,以啟事二篇偕門刺先進。”
3.南宋畫家李嵩所作《歲朝吉慶》,描繪新年往來賀歲的情景,堪稱珍貴的民俗史料。其畫面可分為三個層次,分別表現屋內飲酒、庭院揖客、門外投刺這三種年俗事項。請看:大門上畫著武士鬥神,門前騎馬的投刺者已下馬,石階下有人雙手遞上賀歲的名刺,台階上有人正欲接過名刺。
4.明代《菽園雜記》卷五:京師元日後,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問識與不識,望門投 刺,有不下馬。或不至其門令人送名帖者。遇黠仆應門,則皆卻而不納,或有閉門不納者。
5.明代陳宏緒《寒夜錄》記:“嘉、隆以來,往還 名刺居上者做而無禮,處卑者遜而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