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丁

門丁

門丁,舊時專門給官府或大戶人家看門護院的人。門丁起源久遠。中國古代為防禦外侵,城門製作十分堅厚,在大門上包有鐵板,且用戴帽的門丁丁住。在大門上裝門丁,本出自構造需要,在本板和穿帶部位丁上鐵丁是為防止門板鬆散。

基本資料

詞目:門丁

拼音:mén dīng

注音: ㄇㄣˊ ㄉㄧㄥ

英文:gatekeeper

引證解釋

1、給官府或大戶人家等看門的人。

《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那門丁聽了,嚇得爬起來。” 魯迅《準風月談·“揩油”》:“在 上海 ,如果同巡捕、門丁、西崽之類閒談起來,他們大抵是憎惡洋鬼子的。” 曹靖華《飛花集·憶當年,穿著細事且莫等閒看!》:“飯店的門丁,把我渾身上下一打量,直截了當地說:‘走後門去!’”

2、麵點的一種,比饅頭個小。通常內有餡!!!

名稱來源

中國古建築中,尤其在北京的宮殿、壇廟、府邸這些古建築的大門上,都有縱橫排列的門丁。這些門丁不僅是裝飾品,而且體現著封建的等級制度。

但丁帽外露,有礙美觀,古人將丁帽打成泡頭狀,這樣,門丁兼有裝飾功能。從隋唐以來,就在大門上使用門丁了。這種方法一直沿用了數千年。

北京故宮裡的大門丁都是銅製的,外鍍一層鎦金,光彩奪目,更顯得皇宮華麗雄偉。皇帝進出的大門均有縱九橫九共81個門丁。取“九”這個數字,表示皇帝是至高無上的。而其他帝王、郡王、公侯等官府的門丁數則依次遞減,例如縱九橫七、縱橫皆七、皆五等,地位低者其門丁是鐵制的。

有趣的是,北京故宮東華門的門丁只有72個,比西華門、午門等都少9個。這裡有個故事: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攻下北京,明思宗就是由東華門倉皇出逃,自縊於煤山的,因此清皇室認為東華門不吉利,決定由此門進出皇家靈柩,同時將其門丁減為陰數72個。

北京有一種小吃,叫做“門丁肉餅”,因為形狀像古時候城門上的門丁而得名。而且據說門丁肉餅有吉祥的含義。

據說清朝時皇宮的御膳房特意為慈禧太后做了一道有餡的點心,慈禧很喜歡吃,問這種食品的名字。廚師臨時想到宮廷大門上的門丁,就回答說叫做門丁肉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