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場簡介

長蘆鹽場是我國海鹽產量最大的鹽場,位於渤海岸,產量占全國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其中以塘沽鹽場規模最大,年產鹽119萬噸。
長蘆鹽場主要生產食用鹽、工業鹽。其中河北滄州是全國最大的工業鹽產區,每天工業鹽的產量相對於台灣布袋鹽場醫用一年的產量總和,是我國工業上最重要的鹽場。因為暫時無生產醫用鹽的技術特別是第三代、四代醫用鹽,所以在全國鹽場地位上是大陸內最大,全國第二位
分布地區

主要分布於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南起黃驊,北到山海關南,包括漢沽、塘沽、南堡、大清河等鹽田在內,全長370公里,共有鹽田230多萬畝,年產海鹽300多萬噸,產量占全國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形成條件

鹽場的分布受地形和氣候兩方面影響。
長蘆鹽場地處渤海灣西岸,這一帶有曬鹽的優越自然條件:
1、有漫長寬廣平坦的泥質海灘。
2、有利於海水蒸發的天氣,這是雨季短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
總之,長蘆鹽場的形成條件為地勢平坦、海灘寬廣;風多雨少,日照充足,蒸發旺盛
鹽場歷史
得名由來

“長蘆”及場名的由來
據《滄州志》記載,原古漳河支流在滄州境內,因岸邊多生蘆葦,稱為“長蘆”。南北朝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在此設縣,因名長蘆縣(今滄州市),北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廢長蘆縣改長蘆鎮。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設河間長蘆都轉運鹽使司。主要管理河北省鹽的運銷和鹽稅等。以運司駐地在長蘆鎮而冠以“長蘆”二字。自此以後,河北省鹽區都沿用“長蘆”稱謂。本場的前身“石碑場”因場署初設在今馬頭營鎮石碑村而得名。大清河鹽場名稱的來歷,則是因場區在樂亭縣大清河西岸,而冠其稱。
機構設定
長蘆鹽區的開發歷史悠久。遠在明朝時期,在滄縣長蘆鎮就設定了管理鹽課的轉運使,統轄河北全境的海鹽生產。到清代,雖然將這一機構轉移至天津,但是襲用舊名,一直稱長蘆鹽區。這裡海灘寬廣,泥沙布底,有利於開闢鹽田;風多雨少,日照充足,蒸發旺盛,有利於海水濃縮;這裡鹽民善於利用濕度、溫度、風速等有利氣象要素,具有豐富的曬制海鹽經驗。上述這些條件,都為該鹽場大規模發展製鹽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鹽場特點

長蘆鹽場所產之鹽,數量大,質量好,顆粒均勻,色澤潔白,中外馳名。
中國的鹽場
海鹽是重要的海洋化學資源。平坦的沿海地段,只要把海水引入鹽池,經過日曬蒸發,即可得到白色的氯化鈉結晶顆粒,這就是人們生活不可缺少、化學工業需要的鹽類。它是生產酸、鹼、氯氣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被稱為“化學工業之母”。我國北起遼東半島,南到海南島,幾乎都有鹽場分布和鹽業生產,其中尤以渤海、黃海沿岸海鹽產量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