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山蘭

長葉山蘭

長葉山蘭(Oreorchis fargesii Finet),蘭科,山蘭屬的一種植物。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長葉山蘭長葉山蘭

種中文名:長葉山蘭
海拔:700-2600
命名來源:[bull.soc bot. France 43: 697. 1896]
中國植物志:18:158
最低海拔:1300
最高海拔:1500
生境:山坡溝谷林下
藥用部位:假鱗莖
藥用功能: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藥用主治:用於跌打損傷、瘀血疼痛、風濕痹痛、勞傷

形狀特徵

假鱗莖橢圓形至近球形,長1-2.5厘米,直徑1-2厘米,有2-3節,外被撕裂成纖維狀的鞘。葉2枚,偶有1枚,生於假鱗莖頂端,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20-28厘米,寬0.8-1.8厘米,紙質,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柄,有關節,關節下方由葉柄套迭成假莖狀,長3-5厘米。花葶從假鱗莖側面發出,直立,長20-30厘米,中下部有2-3枚筒狀鞘;總狀花序通常多少縮短,長2-6厘米,具較密集的花;花苞片卵狀披針形,長3-5毫米;花梗和子房長7-12毫米;花10餘朵或更多,通常白色並有紫紋;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9-11毫米,寬2.5-3.5毫米,先端漸尖;側萼片斜歪並略寬於中萼片;花瓣狹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9-10毫米,寬3-3.5毫米;唇瓣輪廓為長圓狀倒卵形,長7.5-9毫米,近基部處3裂,基部有長約1毫米的爪;側裂片線形,長2-3毫米,寬約0.7毫米,先端鈍,邊緣多少具細緣毛;中裂片近橢圓狀倒卵形或菱狀倒卵形,上半部邊緣多少皺波狀,先端有不規則缺刻,下半部邊緣多少具細緣毛,較少近無毛;唇盤上在兩枚側裂片之間具1條短褶片狀胼胝體,胼胝體中央有縱槽;蕊柱長約3毫米,基部肥厚並略擴大。蒴果狹橢圓形,長約2厘米,寬約8毫米。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布

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浙江福建北部(武夷山)、台灣湖北和四川。生於林下、灌叢中或溝谷旁,海拔700-26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