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長春園昔日的園林景觀,僅在乾隆年間由宮廷畫師繪有一幅大型全景圖,1860年英法聯軍焚園後下落不明。1992年12月起,全面整修長春園山形水系,至1994年5月竣工放水。長春園不是對圓明園的簡單擴展和內部增建,而是在圓明園東側另闢一所面積約一千畝的新園。與圓明園本園不同的是,長春園是一個事前精心規劃設計的作品,是乾隆皇帝御製的園林傑作。《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完成之後,乾隆皇帝的建築熱情暫時消歇。不過,僅僅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他的造園熱情再次勃發。這一回,按照乾隆皇帝自己的說法,他是要給自己興建一座退位後宴居的所在,儘管這個時候他還只是一個三十四歲的年輕人。因此之故,頤養和休閒就成了長春園最大的主題。不妨這樣說,長春園是乾隆皇帝親手為自己建設的老年活動中心。
長春園從一七四五年開始興建到一七五一年基本成型,用了六年左右的時間,之後又屢有興作,最終成為一個中西合璧、堪稱完美的園林。跟圓明園本園相比,長春園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景園,水面面積占到全園面積的三分之二,水域的寬度大約都在一二百米之間,適足觀賞遠近周遭的景物。在整體布局上,長春園也更為合理,用來分割水面的洲、橋、島、堤錯落有致,安排停勻,套用一句現代的流行語:“處處顯示出‘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路和情懷。
宮門到宮內
長春園的前宮門有五楹寬,大門兩側的漢白玉座台上有兩隻巨大的銅麒麟。宮門兩翼各有一排朝房。進到院內,經過一座牌樓,迎面看到的第一座建築群叫做淡懷堂,淡懷堂主體建築為九開間,東西各有配殿五間。淡懷堂的北面有南長河流過,通過橫跨南長河的十孔石橋——長達四十米的長春橋,便可登上長春園面積最大的島嶼——中央島。
中央島是長春園的中心區域。在這個面積約一百多畝的人工島上,從南向北,依次是含經堂、淳化軒和蘊真齋三個建築群。含經堂是一座巨大的複合式建築,據說是乾隆皇帝打算歸政後寧神養心、誦經禮佛的地方,也可以看作是乾隆皇帝給自己修建的又一處豪華寢宮。含經堂的後面是淳化軒,淳化軒以兩側廡廊鑲嵌淳化閣法帖而得名,是自命書法家和書法鑑賞家的乾隆心愛之地,他在《題淳化軒》一詩里曾經描述對歸政後生活的憧憬:“撫帖雖無暇,翻書則有緣。他日倦勤處,期之以廿年。”中心島上最北面的建築是蘊真齋。在含經堂、淳化軒和蘊真齋主建築的兩側,另外還有兩組輔助性的建築,東邊是神心妙遠、味腴書屋、大戲台;西邊是涵光室、三友軒、理心樓和焚香樓。其中味腴書屋以藏有《四庫全書》的濃縮本《四庫全書薈要》聞名於世,乾隆皇帝在題味腴書屋的詩中矜誇道:“經史精腴在,真咀味者誰。”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長春園中央島的東西兩側,另有兩座對稱的小島,西側的島上建有“思永齋”;東側的島上建有“玉玲瓏館”。這兩個小島以及島上的建築東西相對,衛星般圍拱在中央島的周圍,為中央島平添了幾分壯美和威嚴。長春園內最壯觀的建築群是園內西湖里的海岳開襟,海岳開襟位於中央島西側開闊的湖澤之中,四面皆有碼頭,可以憑舟楫往來。主殿高三層,建築在雙層石基之上,周圍的水域裡植有大片的蓮花。論視野,海岳開襟稱得上是長春園裡的冠軍。海岳開襟的西邊,經過一個名叫榴香渚的涼亭,就接近了分隔圓明園本園和長春園的大門——明春門。當年,帝後們多是經過明春門往來於圓明園和長春園之間。
外環景區
長春園的外環景區,頗值得稱道,其中很多建築是乾隆皇帝南巡遊歷回來之後仿建的。長春園外環的南部有如園和茜園;北部有轉香帆、澤蘭堂、寶相寺、法慧寺和獅子林。這些“園中園”的建造,幾乎每一處都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我們將會在後面的章節詳細敘述。在長春園內還有許多其他的建築,不少是乾隆多次下江南遊歷時,將具有魅力的園林和景點繪圖仿製。乾隆探訪了許多著名的江南園林。他隨時都帶著工匠和藝術家,他們負責仿製乾隆皇帝喜愛的園林建築,並計畫在長春園內重新建造出來。事實上,乾隆經常要求園林的設計者,儘可能去仿製江南園林。最後,至少有五座完整的江南園林在長春園內仿建。坐落在長春園東南角的如園,就是依照南京瞻園的樣式來建造的。此園有獨特的假山和土石,比原來在瞻園的還要大。如園的勝景位於東邊,裡面的大池塘把北邊的殿堂和南邊的樓閣劃分開來。在池塘的東邊聳起一座七米高的人造山丘,在山腳下的兩側和台階頂端有多座亭子,在台階上有一個方向可以看到長春園,而另一面就看到南邊牆外的郊野景色,在台階下是數以百計不同顏色的珍貴牡丹。在池塘的西邊有很多石造假山與洞穴,在這座假山的頂端建造了清瑤榭,面對著含碧樓。一座六角形涼亭的後面可見惟綠軒,清瑤榭的北面是七楹寬的延清亭,榭西是含翠軒。從這座殿堂的涼台上北望,可以看到600米外的湖泊和山丘,因此這座小庭園雖然孤立在大範圍之內,卻進一步善用了“借景”的技巧。
西洋樓
長春園西洋樓觀水法巴洛克石門長春園的北部是著名的西洋樓,是一組歐式宮苑建築群,占地約6.7萬平方米,設計者是傳教士郎世寧、王致誠、蔣友仁等人。這是中國的皇家宮苑中第一次大規模仿建的西洋建築和園林。它始建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完成,包括六組西洋式建築、三組噴泉和無數庭院小品。整個景區呈東西軸線布局,自東向西依次有線法牆、方河、線法山、遠瀛觀(中軸)、海晏堂、方外觀、諧奇趣、養雀籠、蓄水樓、萬花陣和大水法、觀水法等噴泉。它的建築、環境和式樣採用了巴洛克式風格,而裝飾細節上則有具有東方的神韻。
歷史
長春園在圓明園東側,始建於1745年(乾隆十年)前後。此地原是康熙大學士明珠自怡園故址,有較好的園林基礎,兩年後該園中西路諸景基本成型,1751年(乾隆十六年)正式設定管園總領。稍後又在西部增建茜園,北部建成西洋樓景區,並於1766年-1772年(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間,集中增建了東路諸景。占地70餘公頃,有園中園和建築景群約20處,包括仿蘇州的獅子林、江寧(南京)的如園和杭州的西湖的小有天園等園林勝景。
風格
長春園是圓明園的附園,在圓明園的東側。此園分為南北兩個景區。南區以淳化軒一組為主體建築,周圍湖島布置了十個景點,皆因地制宜,因水成景,如茹園、鑒園、獅子林、海岳開襟、玉玲瓏館等。北區為一橫長地區,區內布置了六幢歐洲18世紀巴洛克風格的宮殿式建築,名為諧奇趣、蓄水樓、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俗稱西洋樓。這些建築的體形及立面上的柱式、檐口基座、門窗細部俱為歐式建築作法,但細部雕飾也摻雜了中國式的紋樣。建築前還配有人工噴泉。西洋樓建築是歐洲建築文化第一次傳入中國的完整作品,也是歐洲與中國兩大園林體系首次結合的創造性嘗試。
復建
長春園園林設計規劃、造園技藝、總體藝術效果在圓明三園中都很突出,代表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皇家園林的最高水平,後因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等原因被毀。經國家文物局及北京市文物局批准,長春園宮門區建築遺址得以復建。
歷史上的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位於東部的長春園始建於1745年(乾隆十年)前後,初稱“東園”,其宮門設在南面,專供皇帝出入。宮門區南起宮門前大影壁,北至臨河眾樂亭,南北長約220米,東西寬約95米,原有建築面積2750平方米,占地約21000平方米,相當於圓明三園總面積的五分之一。1860年被英法聯軍大火燒毀後,地面以上建築基本無存,僅剩下部分建築台基、夯土、散水甬路、排水溝及散落的柱礎條石等遺存。1993年,圓明園管理處對長春園山形水系進行了整理,1999年12月將居住此地的21戶居民遷出。 按照《長春園宮門區保護工程方案》,長春園宮門北邊主要進行遺址保護,儘可能地展示現狀,真正復建的是南邊的大殿、東西朝房、罩子門和大影壁,復建面積達535平方米。復建後的長春園宮門口按原貌放置了兩隻仿製的銅麒麟,盡顯皇家氣派。被仿製的銅麒麟目前存放於頤和園仁壽殿前。
相關信息
西洋樓景區從西向東的主要建築依次為:
蓄水樓,二層。供應海宴堂及遠瀛觀噴泉所需用水。樓寬五楹,樓北並有平台三楹,內為養水池。二樓東北角通下方水井,安裝軋水機,為諧奇趣、黃花陣、水法台各處噴泉供水。
蓄水樓南為線法橋,西面貼長春園西牆,另外一面臨水。橋有五券,每券上面刻有獸面,向外噴水。橋下有閘五道,聯繫長春園與圓明園水面。橋中央有西洋座鐘式假門一座,上有巨大西洋時辰鍾一座。假門兩側障以雕刻花牆。牆外為夾道,夾道西牆內即圓明園方壺勝境和蕊珠宮景區。
蓄水樓東為廣場。廣場中為水法台(西洋式石雕噴泉塔),周圍環以雕花銅欄,十字甬路用細磚墁地,兩旁五色石子砌成花壇。廣場之北為黃花陣,南為諧奇趣。
圓明園大水法銅版畫黃花陣,即迷宮,現已經重新復建。黃花陣花園門為西洋座鐘形,黃銅雕刻花紋大門兩扇。花園迷宮中央為石亭,內設西洋式座椅。亭前左右石獅二個,背馱寶瓶,內有銅管,噴出之水高二丈余。黃花陣最北有洋樓三間。
諧奇趣,為長春園最早的西洋式建築,兩層,廡殿頂,紫色圓光琉璃瓦,屋脊用藍色琉璃番草。上層三間,下層七間,樓內設西洋式家具及臥榻,木條拼花打蠟地板。樓柱用漢白玉深雕西洋番花番草花紋,窗戶券口有精美磚石雕刻。牆身抹粉紅灰,兩側有月式平台抄手遊廊,遊廊盡頭為五色琉璃頂八角形奏樂亭。樓南有月台,兩旁有白玉石盤券石磴。月台上二層樓門正中有西洋石獅子二座,及西洋雕刻之玉石欄桿。月台下為巨大的海棠形噴水池,池中央為西洋大翻尾石魚一尾,口中可立一人,向上噴水高達五丈余,民國初年為燕京大學校友會購買並放置於燕園未名湖,現已無存。噴水池周圍有噴水銅雁十八隻,噴水銅羊四隻。池東西有兩個小噴水池,遊廊下亦有兩個小噴水池。池南有石欄桿,再南即為長春園湖面。
水法台廣場東為養雀籠西門。養雀籠為五間三進建築。中央一間為過道。西邊第一進為敞廳,兩側各擺放海蜇形假山石一座,各高六尺余。中間一進南北兩間各用銅絲網擋嚴,內蓄孔雀各一對。最東邊一進為敞廳,南間東牆有郎世寧油畫帆船航海圖。中間一進之北為西式小院,有房九間,為養雀太監所住。養雀籠東面為西洋式牌坊三間,中央石券有精刻黃銅花門二扇,左右次間為假窗,嵌噴水塔三層,水由上落下,流入地面石孔。養雀籠東門南北連線花牆,東有瓶形花石平橋。過橋之後東行,路北為方外觀。
方外觀,兩層,上下各三間,兩側有半環形石階通往二樓。樓為大理石貼面,加刻回文裝飾,乾隆朝為容妃禮拜之場所。樓西為八角亭,東為花台樹池。方外觀之南,路南有五竹亭,遊廊環繞,亭瓦柱窗皆為湘妃竹,鑲嵌五色珠玉螺鈿,燙蠟見光,平時亭子由油布氈里罩子保護,皇帝游幸時方移去。此亭可視為一極大之工藝品。亭北路南之間空地有圓形小噴水池一座,左右為荷花池。
圓明園海宴堂銅版畫方外觀之西為海宴堂。海宴堂為西洋樓中最大之建築,分前後樓。前樓一層,坐落於高台之上,正面十一間,深一間。正門向西。樓身為磚砌,立柱為漢白玉精刻西洋番花石柱,孔雀綠琉璃瓦廡殿頂,屋檐上安露頂石欄桿。屋頂垂脊四角各安翻尾石魚一條。樓身抹粉紅色灰,石券花視窗與漢白玉石柱之間牆面為五色琉璃番花。正門位於二層,門為黃銅西洋雕花,內為饗宴之所,正南為八扇大理石屏風,上為山水花紋,屏風前為寶座。窗為法式銅窗,窗間立柱為大玻璃鏡,鏡子上方為三角式巴洛克假門楣裝飾,鏡前擺放景泰藍及琺瑯花盆、凳幾、陳設。地面為拼花打蠟木條地板。樓頂為格子天花。門前為平台,平台左右為疊落石跑梯,中央為噴水池。石跑梯為花斑石子嵌地,靠水池側為導水台。兩側共有導水台六十個,水紋形泄水溝四道。正門前有西洋式石豹兩隻,口中吐水,沿階梯旁導水台泄水溝逐級疊落,注入大池中。大噴水池中央為石蚌,其上為轉輪水法,再上為噴水石魚二隻。池中央有噴水台一座,兩旁有石台二座,沿石跑梯八字展開,上為十二生肖獸獸人身噴水像。右側(南側)為鼠、虎、龍、馬、猴、狗,左側(北側)為牛、兔、蛇、羊、雞、豬。每一時辰輪流噴水,正午時十二銅像一同噴水。噴水池外,疊落石梯兩旁又有西洋八角石鼎各一,高八尺余。
海宴堂後樓(東樓)亦為兩層,與東樓通過平台樓梯相連。後樓中央為蓄水池(錫海),東西長八丈五尺五寸,南北寬一丈八尺五寸,深四尺九寸。二層東西兩端各有蓄水樓一座。樓內各有水井,上安軋水機。後樓南北各有西洋八角噴水池二座,西池有二銅猴在樹下捅馬蜂窩,手中托印,水從印中噴出,向上激樹,群蜂飛舞,猴作驚恐狀。南面東池內,一銅猴坐假山上,手執雨傘一把,水由傘頂上噴八尺,復落傘上,下流如瀑雨,噴泉名為猴打傘。後樓東立面有四折石樓梯由東蓄水樓下樓,樓梯下有磚砌地溝,內安銅管,直徑三尺,最細者亦有寸余,通往海宴堂西門外噴泉群,以及海宴堂之東各處噴泉,為其供水。
長春園西洋樓海宴堂內景海宴堂東行,過花牆,即為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建築群。
遠瀛觀坐落於高台之上,全部為漢白玉雕刻築成。主樓五楹,二十五間,乾隆時為寢宮,內設寢具。陳放法國路易式家具、座鐘、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法王路易十六所贈送之名貴哥白林掛毯、地毯,又有造辦處打造之赤金大澡盆,西洋式金銅床及帳幃,所陳珍寶無數,手工雕品如名師杜士元在象牙與琥珀之極小圓鏡上刻五千字之詩賦及其故事之透雕,又如在一尺五寸見方之水晶內又天然華美之動物等。其他西洋鏡、珍玩寶物陳設無數。樓為三層廡殿頂,正中之大寶頂用紅、紫、孔雀藍、粉、天青五色琉璃圓光瓦。第二層用魚鱗金瓦。樓頂為五色琉璃番草捲雲花紋屋脊。正門兩旁漢白玉石柱刻西洋番花下垂葡萄葉,深雕三寸余。樓門前石獅子一對。遠瀛觀樓前為大平台,樓台基座東西有弧形石梯兩座,環抱台基下面噴水池。樓前平台以精美太湖石及花木填空。
大水法在遠瀛觀前平台之南。北為西洋式石龕,石龕緊靠遠瀛觀平台,正中有銅雕西洋式獅子頭,口中噴水,落入下面的半圓形七級水台,七層水台亦層層噴水,落入池旁兩岸泄水溝(今石龕獅子頭和水台已無存,殘存部分形為類似門樓的空心石牌坊)。水池為半圓海棠形,左右岸上,泄水溝盡頭各有翻尾石魚一座,池中左右亦有石魚各一。西洋牌坊來水自泄水溝自上魚口中流出,落入下魚口中,復將水勢激回,反射噴入池中。池正中有一銅鹿,南向似跑,其角分為八杈,由各角尖上噴水八道。鹿東西各有銅獵犬五隻,水由口噴出,射向銅鹿。池沿岸用白玉石精雕花紋,安放帶座石花盆,內植三層線法松(按西洋方式修剪的松樹)。此噴泉俗稱十犬噴鹿。水池東西石魚北側,又有翻尾大海豬各一,水自口中噴出,射出三丈余。大水池外,東西各有十三層方形噴水塔一座,塔在水池中,池底有大噴水管八根,塔身上有小噴水管八十根,水射高六尺。塔頂有銅蒺藜十六角,噴水十六道,落入池中。
復建的萬花陣迷宮觀水法坐南朝北,左右列石鼎爐各一台,欄上有石刻花盆四對。台中設寶座,左右列二銅鶴,二鶴頭相對,口銜銅橫條,條下橫布五色玻璃六棱墜子,由寶座靠背拉黃綢頂棚至前方鶴嘴橫樑為涼棚。座後有西洋式屏風一座,半圓形,中嵌石刻屏心五件。石屏東西為方形小塔各一,塔兩旁有石刻花盆,再東西為西洋座鐘式精雕巴洛克角門各一,出角門可至長春園澤蘭堂。
遠瀛觀、大水法建築群東西皆為花牆,廣場地面用磚石琉璃鋪砌。再向東即為線法山正門,門為巴洛克式西洋牌樓,南北為矮松樹籬。入門為線法山,四面有盤鏇馬道,護以黃綠琉璃磚矮牆,可馳馬上山。山頂為八角四券石亭。山東為線法山東門,所謂螺絲牌樓。牌樓正門門券上刻蛤蜊、番草、軍鼓、交叉軍旗浮雕,左右側門上為石刻花瓶、番花、長蛇。門柱俱刻西洋番花葡萄藤葉,繞柱爬牆,枝葉翻卷,果攢下垂。門內外兩側有月形荷花池,中植白蓮,路兩旁百花齊放,萬紫千紅,形成鮮明對比。
長春園銅麒麟
長春園銅麒麟原為圓明園的長春園宮門飾物,今有一隻存頤和園東門內仁壽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