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長征鎮,取名源於自市區西北角地區常用的路名排列法,即寓意紅軍萬里長征;同時“征”字還包含了“真如”這一地理方位的區域概念。計畫經濟年代,長征鎮是市郊十大對外開放的人民公社,以種植蔬菜為主;改革開放以後,他們一馬當先,創辦起130多家村鎮工業企業,壓力泵、園藝設備、牙膏、化工原料、建築粘合劑是當時長征鄉的五大拳頭工業產品,順利打入了國際市場。80年代,他們開始發展真西飯店、北海飯店、真光飯店等餐飲業和旅館業,並於1984年伴隨著本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涉足房地產業。
劃入市中心城區管轄以後,長征鎮最早確立了“三產興鎮”的發展目標,上世紀90年代初,他們積極發展倉儲業,到1995年創立內倉38萬平方米,堆場72個;結合市政府的菜籃子工程,聯合區內企業,控股創辦了名列全國四大蔬菜批發交易市場之一的曹安菜籃子市場和上海聞名的銅川路水產市場;鎮、村、隊自行興辦和
聯合經營相結合,依託西客站、武寧路、曹楊路、交通路等通衢大道,興建了五星商城、光彩小商品市場、滬西水產市場、山華果品市場、武寧果品市場、曹安花卉市場、曹安汽配市場等十幾個較有區域影響力的要素聚集地。這些市場的交易牌價成為全國同類市場的重點參考價;他們與台灣等地的實力企業合作,開設的金江漁村、飛虹保齡球俱樂部等都大大提升了普陀區的投資環境和生活質量;長征鎮集中力量,與中環集團等大企業合作,對萬里城、梅川居住區等5000畝土地進行了前期開發轉讓,並自行發展商品住宅業,取得了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第一桶金。他們還在紅旗、五星等村較早進行了村隊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到1995年,全鎮僅經營性集體資產資產一項,淨值就達到17億元,農民年均收入突破1.8萬元,有些村隊達到5萬元甚至10萬元。
歷史沿革
1217年12月,南宋嘉定年間,析離崑山,置嘉定臨江。
1958年9月,定名長征,轉公社建制,曾是上海有名的蔬菜之鄉。
1992年7月,劃歸普陀,屬中心城區。1993年12月,撤鄉建鎮。
1992年9月,原屬嘉定縣的市郊重要蔬菜鄉鎮——長征鄉劃入普陀區管轄,成為市中心城區下轄的長征鎮。1998年,全鎮三級集體經濟全部納入以上海新長征(集團)有限公司為核心企業的新長徵集團框架內運作。
交通環境
境內交通便捷,鐵路由滬寧線、滬杭線穿過;滬寧高速公路入城段位於鎮域之內,有多條公路幹線,其中312國道、204國道和滬宜公路起始段曹安路、真北路、真南路是本市通往內地各省市的重要通道。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長征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三二一”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市場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構築了市場群落、商貿高地;通過新建標準廠房,招商引資、構建都市型工業新格局;實施農副業向外拓展戰略,促使農副業生產走上基地化、科技化、集約化道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深化現代企業改革,有力推動了長征鎮現代化、城市化進程。
2008年,全鎮實現總收入387.22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占總收入85.90%),社會總產值96.82億元,工業總產值52.07億元,實現財政稅收17.09億元。全鎮集體企業職工人均報酬32075元。鎮域內有上海市級商業中心——中環商務區,上海市商業特色街、上海市十大休閒街——梅川路休閒街,大型購物廣場——上海百聯中環購物廣場、農工商118廣場以及大型特色市場——曹安市場、銅川路水產市場等。
全鎮轄2個企業集團,4個經濟園區和8個村轉制公司,各類企業近3000戶。麥德龍亞洲和中國總部、農工商超市集團總部、上海百聯商貿有限公司、特易購採購服務(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華明高壓電氣研發有限公司等企業落戶長征鎮。長征鎮榮獲國家建設部“人居經典金獎”的金沙雅苑、榮獲上海最受歡迎樓盤的綠洲中環中心、上海豪園以及萬里新城、濱湖世家等眾多著名樓盤集聚於長征鎮。
樓宇經濟
全鎮樓宇經濟實現稅收3.95億元,區級稅收占稅收總額比例為46.8%,稅源結構較好。其中,三座億元樓表現穩健,綠洲中環實現稅收1.95億元,百聯中環實現稅收8576萬元,新長征商務大廈實現稅收6486萬元。另外,敦奴大廈、新城市中心廣場(品尊國際)已成為新的樓宇資源投入招商,天地科技廣場即將完工並已完成8個樓面的招商工作,總部社區基地大廈即將投入使用。
招商引資
全鎮共引進內資企業413家,註冊資金8.65億元;增資項目24個,增資額5.09億元。合計內資招商引資完成註冊資金13.73億元,完成年度計畫的76.29%。引進外資18個,註冊資金873萬美元。新引進企業中,註冊資金1000萬以上企業24家,一批總部型、龍頭型企業如興迪爾股份、樂為體育、友誼商店、安付寶商務、平治汽車等相繼落戶,當年引進當年產稅企業已有132家,其中,稅收達到100萬以上企業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