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乙

3.35米直徑核心級利用液氧和煤油推進劑和二台120噸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 按照設計,新一代的長征五號火箭在芯級上使用的是YF-77氫氧發動機,而助推器則使用的是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這兩款發動機都是屬於全新研製的火箭發動機。 中國現在的運載火箭進入了一個高密度的發射時期,這個基地的建成,能夠滿足未來30年,每年年產20到30發這樣的運載火箭的生產能力。

簡介

長征五號是中國研製的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系列,與歐洲阿麗亞娜5基本同級。其設計思想以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為重點。可搭載兩種專門為其設計的火箭發動機,分別為推力為120噸的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和推力為50噸的YF-77氫氧發動機。長征五號系列實行模組化設計,由直徑為5米、3.35米和2.25米的三種模組構成。5.0米直徑核心級利用液氧和液氫(LOX/LH2)推進劑和二台50噸LOX/LH2發動機。它能使用被看做聚立在一起的發射裝置,或一個捆綁核心級的發射裝置。3.35米直徑核心級利用液氧和煤油推進劑和二台120噸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它能被當作重載發射裝置的捆綁級或中等-負載發射裝置的核心級。2.25米直徑核心級使用液氧和煤油推進劑和120噸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它能被當作捆綁級或一枚立式裝配的小負載發射裝置。模組化設計的好處是可以根據需要把不同模組組裝成不同推力的火箭,以執行不同的任務。例如系列中最為強大的型號,以兩個5米模組為主推進器,另配有4個3.35米模組為助推器。

研究歷程

按照設計,新一代的長征五號火箭在芯級上使用的是YF-77氫氧發動機,而助推器則使用的是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這兩款發動機都是屬於全新研製的火箭發動機。實際上中國航天動力部門很早就對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動機進行了預研,上世紀80年代張貴田院士就提出發展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的構想,幾經努力863計畫將液氧煤油發動機列入規劃。1988年他率領隊伍開始研究性試驗,到1990年全面開展關鍵技術攻關,1990年還從前蘇聯引進了2台RD-120高壓補燃液氧沒有發動機進行原理研究,此後1995年進行全系統發動機試車。以此為基礎中國開始開發國產YF-100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1998年動力部門取得渦輪泵聯試的成功,為開展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鋪平了道路,1999年120噸地面推力的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正式立項,這就是後來人們熟知的YF-100發動機。

長征五號乙火箭前景

"長征五號"是一種無毒無污染的高性能火箭,它有4個助推器,身高59.5米,起飛重量為643噸,起飛推力為833.8噸。與現有的運載火箭相比,新一代運載火箭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能從現在的10噸提高到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可以從現在的5.5噸提高到14噸。
14噸的運載能力意味著可以發射更重的、功能更全的衛星,可以進行一箭多星的發射,提高它的發射效率和組網的速度。25噸意味一次可以把25噸的載荷送入到地球的低軌道,也就是"神舟"飛船運行的這樣一個軌道,可以進一步發展空間站,空間實驗室。
目前長征五號火箭的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首次整機試車已經成功,第一階段技術方案的論證和設計工作基本完成,計畫在今年年底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初樣研製階段。
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梁小虹介紹,在初樣研製階段,要做大量地面試驗,之後轉入試樣,試樣後基本就要轉入生產各種單機,到最後組裝發射。現在瞄準2014年首飛。
由於新型大推力火箭直徑達到了5米,很難通過鐵路或公路運到中國已有的發射廠,因此火箭的研製、產業化基地選在了靠海比較近的天津濱海新區,發射基地選在了海南的文昌。
海南衛星發射中心緯度較低,距離赤道較近,在那裡發射衛星可以節省運載火箭的燃料。同時,火箭一級落區10公里半徑內都在海上,對人員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雖然地處海島,文昌基本不受颱風影響。以上因素加上便利的運輸條件決定了國家在海南新建衛星發射中心。
正在建設的中國大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的產業化基地,項目總投資達到45億元,規劃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在2009年年底一期工程完成以後,可以滿足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製需要。
中國現在的運載火箭進入了一個高密度的發射時期,這個基地的建成,能夠滿足未來30年,每年年產20到30發這樣的運載火箭的生產能力。
2013年這款運載火箭就將首次試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