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鐵鋪鎮位於潮安、饒平、澄海三縣(市)交界處,是著名的僑鄉之一,是潮州市重要的交通樞紐,素有“潮安縣東大門”之稱。全鎮地域面積6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1萬畝,山地面積5.3萬畝,共轄23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總人口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5萬人。海外華僑及港澳台同胞1.5萬人。人傑地靈的鐵鋪鎮,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這裡緊靠汕頭經濟特區,距汕頭機場、港口僅30多公里,距潮州火車站20多公里;汕汾高速公路、省道池漳公路、潮州港口大道和潮揭高速公路、潮漳鐵路盡皆交匯於此;轄區內鎮道基本實現水泥化,供水、供電、通訊。市場等設施較為齊全;鎮委、鎮政府緊緊抓住當前發展民營經濟的有利契機,充分利用區位、近郊和交通上的優勢,以建設工業園區作為發展經濟的突破口,在潮州港口大道與池樟線交匯的“金三角”地帶規劃了一個4000畝的衛浴工業園區,鎮委、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最佳化投資服務環境,在全鎮營造了一個招商、親商、穩商、富商的良好氛圍,促進了民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憑著優越的區位優勢、優良的投資環境、優質的配套服務和低廉的地價,鐵鋪已越來越受投資者的青睞,未來必將成為一方投資熱土。
鐵鋪鎮是潮州市重要的“三高”農業發展基地,以茶、果、糧、菜、林5條萬畝種植帶為主體的“三高”農業發展迅猛。據統計,目前全鎮年產乾茶2000噸,水果11000噸,冬種蔬菜18000噸,糧食17000噸,農業總值2.1億元。主要的拳頭產品有白葉單樅茶、青棗、大紅柿、雞心黃皮、白飯桃等。“鐵鋪白葉單樅茶”在歷次全國、全省名茶評比中,先後榮獲“中國國際名茶博覽會金獎”、“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等獎項100多個。龍珠茶研製、茶多酚提取等茶葉深加工項目分別填補了國內和省內空白。與農業生產相配套的產後服務體系日臻完善。目前已擁有翼龍、宏偉2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由廣東翼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元開發的茶多酚提取項目已正式投產,預計年可產茶多酚100噸,茶多糖30噸,咖啡因25噸,年創產值1.5億元。在茶葉銷售方面,建成了總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總投資800萬元的茶葉專業市場1座,市場年交易量1000噸,銷售額2500萬元,成為粵東地區最大的茶葉貿易集散地。
鐵鋪鎮的教育事業蒸蒸日上。近年來,鎮委、鎮政府通過積極籌措資金,改善教學條件。目前全鎮中國小校舍都實現樓房化,成為全鎮最漂亮的建築。鐵鋪中學連年來教學成績斐然,中考升學率在全縣名列前茅,近兩年復辦完全中學後,高考成績也甚為突出。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離不開海內外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幫助。近年來,港澳台同胞及海內外僑胞捐資興建教學設施達870多萬元。其中,香港林世鏗先生捐資400萬元興建了鋪埔慈雲學校,李嘉誠先生捐資150多萬元興建了大坑、詹羅田、仙岩3所希望國小,旅泰僑胞王鎮先先生捐資63萬元興建了小溪國小。此外,許多愛國愛鄉的熱心人士還捐資修建擴建了鐵鋪中學、鎮第二中學和坑巷、西隴、山後、石坵頭、溪美、八樓、石板、巷口等國小。為家鄉學子營造了一個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鐵鋪有許多迷人的名勝古蹟及古建築物,令不少遊客留連往返。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東林古寺遺址、石坵頭觀音娘祠、白石嶺烽火台、尚書古寨、八角樓古寨、桂林古寨等。石坵頭觀音娘祠是全市較有名的文物古蹟保護單位之一,歷經滄桑,今年來許多海內外鄉親紛紛捐資修繕。由於這裡有一渡頭,過去,有許多華僑都是從這裡乘船經韓江出海,他們歸國後都不忘來此參觀。東林古寺遺址相傳建於五代十國期間,據說共有99座建築物,建成時間比潮州開元寺更早、規模更大,現在仍保留著一些殘垣斷瓦。此外,全鎮尚有10多個建築風格獨特的古寨,大多建於明清時期,雖然建成至今已逾百年之久,但仍保存完好。
鐵鋪鎮鏡內自創鄉以來,居民都為漢族。人口來源早在新石器時代(新石器的發現是在鐵鋪石坵頭村的里高山)就有本地土著俚人在這裡勞動生息,南宋期間,從福建省蒲田縣陸續到此移民定居。元朝末期,陳氏十世祖來此創祖,時已有周、林、李、謝、江等姓氏在此定居。
全鎮現共有30多個姓氏,主要有陳、林、張、余、謝、楊、王、賴、許、詹、田、羅、廖、鄒、吳、曾、洪、郭、葉,其中陳氏姓別占全鎮人口55%。全鎮地域面積6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1萬畝,山地面積5.3萬畝。鎮政府轄23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總人口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5萬人。海外華僑及港澳台同胞1.5萬人。
鐵鋪鎮地處潮安縣中部東側,毗鄰汕頭市澄海區和饒平縣,是革命老區,距潮州城東13公里,面積66.75平方公里。轄23個村,及一個果林場,44個自然村,東至蓮花山下的西埔村,西以韓江北溪為界與官塘鎮對峙,南與汕頭市澄海區十五鄉鎮的林畔村、陳南美村比鄰,北與饒平縣樟溪鎮青嵐村接壤。
鐵鋪鎮人民政府在坑巷村。
古時由於山洪沖刷,東面成一隧道,長0.5華里,兩旁陡峭,高達7米,直至村頭,狀似巷道,住這裡人民稱大巷村,山洪向西流出北溪,先人因地制宜,築梯形池塘四口,旁留一耕洪坑道,坑旁建房住居,稱坑邊村,鐵鋪秋溪陳氏唯齋之妾來此創鄉,為鐵鋪秋溪陳氏先後分居鐵鋪各鄉的創始者,解放後,坑邊、大巷二村合併建村,稱坑巷村,鎮政府設在該村的東北面。
氣溫
鐵鋪鎮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氣候,春暖夏熱,秋涼冬冷。夏季最高氣溫為34℃至37℃。冬季最低氣溫10℃左右。全年平均氣溫為21℃左右,全年氣候溫和,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雨量
鐵鋪鎮雨量充沛,雨量夏季多、冬季少,根據水利所1972年至1985年十四年的記錄,全鎮平均降雨量為1619毫米。日照
鐵鋪鎮屬亞熱帶氣候,日照多,太陽幅射量大,全鎮年平均太陽幅射120378.2平方厘米卡,日照年均1996.6小時,其中最高日照是1963年為2345.3小時,最少是1972年為1786.4小時。鐵鋪鎮位於潮安、饒平、澄海三縣(區)交界處,地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鎮屬半山區。處南亞熱帶,其植被類型具有從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性質,既保存有部分南亞熱帶的區系特點,又兼有中亞熱帶的種類成分,並由於所處地域內的地形和氣候等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植物生長頗為繁茂,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土壤酸性強,多為黃壤、紅壤和赤紅壤,有機質層厚度在15-20cm以上;大山地處北回歸線,氣候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是本市北部山區溫涼豐雨區,日照短、多雨霧,年日照數1440h,年平均氣溫19℃,最高氣溫36℃,最低氣溫-3℃,積溫6899至7367℃;年降雨1900-2200mm,相對濕度82%,屬於很濕潤地區,水流主要有大水溪,山高水冷,坑流交錯,水庫、山塘眾多,水源充沛。廣闊的山地、適宜的土質、水質、地勢、氣溫,日照差,具有茶葉生產的優越自然環境,是鳳凰茶的主產區之一。
目前,當地政府對材用植物和果樹植物兩項資源的開發利用重視,也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鐵鋪鎮是重要名優特農產品生產基地。近幾年來,鎮委、鎮政府充分利用山地資源豐富的優勢,扶持引導民眾大力發展“三高”農業,已建成茶、果、糧、菜、林五大萬畝基地。“鐵鋪白葉單樅茶”久負盛名,多次在全國、全省名茶評比中獨領風騷,獲100多個獎項。1995年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獎。1997年獲國際食品博覽會及中國首屆名茶博覽會金獎、中茶杯全國名茶評比一等獎。“翼龍白葉單樅茶”在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名牌產品。為進一步推動全鎮這一特色農業的發展,提高全鎮農業經濟效益,近年來,鎮委、鎮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方面大力引進高新品種;另一方面高起點、高標準建成農貿市場,不斷完善農產品產後服務。鐵鋪茶葉專業市場是目前粵東最大的茶葉專業市場,日平均交易量在5噸以上。積極培植農業龍頭企業,廣東宏偉集團公司和廣東省翼龍集團公司被省政府評為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翼龍集團2001年投入資金6000多萬元,擴大生產規模,研究開發了從茶葉中捉取茶多酚、兒茶素和茶多糖的科研項目,填補了省內空白,被省列為科技星火計畫。
明朝成化十四年,海陽縣拆部分地方歸饒平縣,鐵鋪屬饒平縣管轄,嘉靖四十四年鐵鋪復歸屬海陽縣管。
1914年前屬澄海縣秋溪都;
1914年屬潮安縣秋溪區;
1930年屬秋東區;
1950年屬第四區;
1956年稱鐵鋪鄉;
1958年改稱鐵鋪公社(包括官塘鄉);
1960年鐵鋪公社拆為官塘、鋪埔、鐵鋪三個公社;
1962年官塘公社和鋪埔公社又併入鐵鋪公社;
1976年官塘再從鐵鋪公社拆出設官塘公社;
1983年鐵鋪屬潮州市,稱鐵鋪區;
1987年稱鐵鋪鎮。
本鎮所轄23個村、44個自然村:
坎下村:轄坎下村
灰榮村:轄灰榮村
坑巷村:轄坑巷村
山後村:轄山後村
東山前村:轄東山前村
石坵頭村:轄石坵頭村
桂林村:轄桂林村
溪美寨村:轄溪美寨村
小溪村:轄小溪村
西隴村:轄西隴、古隴2個自然村
溪頭村:轄溪頭、碼頭、南美3個自然村
五鄉村:轄尾寨、宮頭、白沙3個自然村
尚書村:轄尚書村
鋪埔村:轄上埔、下埔、豐盛3個自然村
石板村:轄石板、桃林2個自然村
八角樓村:轄八角樓村
仙岩村:轄仙岩、財厚、黎楓3個自然村
巷口村:轄巷口村
坑門村:轄東寨、楊厝、新曾、洪厝埔、如路頭、松柏樓、西埔7個自然村。
梅州板村:轄梅州板村
嫌水坑村:轄劉厝、竹圍、新林、老林4個自然村。
詹羅田村:轄詹厝、羅厝、田厝3個自然村
大坑村:轄大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