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以鐵石口圩命名。解放前夕為極富鄉,解放初屬小江區鐵石口鄉、極富鄉、新莊鄉。1958年屬小江公社。1961年從小江公社分出成立極富公社。1984年改極富鄉,1987年5月改鐵石口鎮。1997年,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3.8萬,轄建華、九龍、芫甫、江背、坳丘、藍屋、壩高、楓坑、細車、寨背、石坑、乙口、上壩、極富、上塘、高橋、鐵石、長遠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鐵石口圩。
行政區劃
圩鎮、高橋礦區、贛南水泥廠等3個居委會,建華、長遠、壩高、芫甫、鐵石、上塘、極富、寨背、江背、九龍、細車、坳丘、高橋、乙口等14個村委會。
下轄村:
高橋村 | 乙口村 | 坳丘村 | 建華村 | 鐵石村 | 寨背村 | 壩高村 | 芫甫村 | 長遠村 | 極富村 | 上 塘 村 | 江背村 | 九龍村 | 細車村 |
基礎設施建
設該鎮圩鎮人口8600人,圩鎮範圍接近2平方公里。為改善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樹立良好形象、提高圩鎮檔次、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成立了由黨委書記牽頭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圩鎮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對圩鎮進行綜合整治。進過幾年圩鎮整治,先後改造、維修了信用社老街、農貿市場老街和農貿市場。通過硬化道路,新建排水溝,鋪設彩磚,市場頂棚翻修,不斷完善圩鎮市政設施,提高圩鎮服務水平,總投資已超百萬元。同時大力開展圩鎮環境衛生整治、違章搭建整治、占道經營整治、集貿市場整治,大力推進公用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讓廣大居民安居樂業。成效顯著,先後被評為“江西省小城
鎮建設示範鎮”、“江西省綜合改革試點鎮”。該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2座,其他小型水庫9座;投資400萬元,建成自來水廠1個,涵蓋圩鎮及鄰近村落;有文化大樓1座,醫院2座即鎮衛生院及紅十字醫院,有病床51床,衛生從業人員92人,醫療設備齊全;中學1座,占地面積0.2平方公里,國小14座,總計在校學生4692人。全鎮公路建設總路程達90公里,其中鄉村公路60公里,村組公路30公里,已達村村通公路的既定目標。
經濟
2011全鎮生產總值實現6.5378億元,同比增長10 %;財政總收入達3800萬元,同比增長8.5%;地方本級財政收入699萬元,同比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同比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416元,同比增長10.1%。全鎮各項主要工作在全縣年終考評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得鄉鎮主要工作目標管理綜合考評二等獎,人口計生、安全生產、信訪、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招工、果業、民生工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工作均進入全縣先進行列。
(一)抓項目促發展,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緊緊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中央擴大內需、增加投入等方面的投資重點,做好資源、區位、交通等優勢方面文章,著力抓好了項目開發、爭資爭項、重點項目建設等工作。一年來,包裝儲備了鎮自來水廠技改擴建、垃圾填埋場建設等一批重大項目,累計爭取小農水、農村安全飲用水、土地開發等項目資金1400多萬元,利用外資203萬美元,加強了榮興紙業、吉富環保板、強盛陶瓷、興達活性炭等已落戶企業的對接服務,特別是落實了旭輝兒童運動製品公司80畝工業用地指標,加快了廠房、辦公樓、宿舍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其儘快竣工投產。通過實施項目帶動,全鎮經濟發展更具活力,後勁不斷增強。
(二)抓產業調結構,現代農業多樣發展。
通過“公司+農戶、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切實推進了土地流轉,著力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的規模經營,初步形成了紅瓜子、棕櫚花卉兩大主導產業,臍橙、生豬兩大傳統產業,精品西瓜、反季節蔬菜、葡萄三大特色產業,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特別是通過不斷加強對紅瓜子產業的技術服務和金融信貸支持,進一步鞏固了極富、長遠5450畝的紅瓜子主產區地位,並促進紅瓜子加工、購銷等產業鏈長足發展,年內實現紅瓜子吞吐量1.5萬噸,我鎮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紅瓜子集散區;還有棕櫚花卉這一新興產業,通過江西思駿、海信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九龍、江背等村已逐步形成“三分之一土地流轉給企業、三分之一土地由農戶自種、三分之一土地留作口糧田”的棕櫚產業發展格局,集中連片種植面積已達2300畝,海信棕櫚基地於去年被評為全市青年創業基地,全省最大的棕櫚花卉基地已初具規模。
(三)抓建設重投入,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圩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圩鎮對經濟發展的聚集和帶動效應得以體現,村莊面貌日新月異。一是加強了圩鎮建設和管理。投資近80萬元完成了沿江路改造,下大力氣加強了圩鎮管理,開展了清理整治違法違規用地和違章建築工作,圩鎮人居環境得以明顯提升。二是抓好了以寨背村6個點整村聯組推進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投入資金96萬元,新鋪通組幹道1.6公里、入戶便道3000米,新建休閒場所6000平方米,農村整體環境有了較大改善。三是加快了農村公路建設步伐。投資近300萬元,完成了九龍村部至逕古潭水庫、坳丘村部至大排高等12公里公路硬化,部分村提前實現水泥路“組組通”,民眾出行高效便捷。四是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完成上坑水庫、石人公水庫溢洪道降低工程,順利推進石人公水庫維修加固工程,通過實施小農水工程項目,主要對石人公水庫、逕古潭水庫、上坑水庫三大灌區7個村進行了農田水利改造,共鋪設U型槽 51.57公里;對細車、高橋、乙口等村年久失修的主幹渠進行了清淤修繕,清淤渠道12公里,解決了8000餘畝農田灌溉問題。
(四)抓創建重長效,生態環境有效改善。
積極開展了文明創建活動,圩鎮環境衛生、村容村貌、人居環境及生態文明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提高。一是紮實推進“一大四小”造林綠化工程。全年共完成造林任務2000畝,完成國道綠化68畝,落實油茶項目260畝、中幼林撫育補貼試點工程500畝、長防林項目150畝,累計發放林權證150餘戶,調處林權糾紛9起。二是加強了農村垃圾清掃、收集、清運和處置工作,新建166個三格式化糞池,拆除棚欄廁5216平方米。三是大力推廣農村清潔能源。積極爭取上級支持,認真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新建沼氣池近500立方,新裝太陽能180台。四是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我鎮被評為“贛州市文明鎮”,九龍村被評為“贛州市文明和諧村落社區”,江背村被評為“贛州市特色文化新村”。
(五)惠民生保民利,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一是高度重視科教文衛體工作。深入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千方百計加大教育投入。先後組織了一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參觀學校活動,召開了一次教育工作座談會,刻錄了一塊反映全鎮中國小校舍現狀的影像光碟,在教師節隆重舉行了表彰活動,獎勵標準較往年有大幅提升。此外,通過鎮財政補貼、村民集資、企業捐資等方式,修建了高橋國小水泥路,至此,全鎮所有學校通了水泥路。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和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大力推進科技下鄉和全民健身運動,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下鄉60多場次,舉辦了全鎮性籃球比賽,新建了細車村標準籃球場,被評為全縣“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先進鄉鎮”、“鄉鎮體育管理服務中心工作先進單位”。完成了鎮綜合文化站主體工程建設,添置了電腦、攝像機、二胡等樂器,率先組建“金鐵合唱團”,在首屆全縣“橙鄉紅歌匯”合唱節中取得三等獎的好成績。二是逐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一年來,全鎮共為125戶五保戶和538個低保戶1311人兌現五保、低保資金11.491萬元;為356個高齡老人發放補貼5.3萬元;為3186名6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105萬元;辦理農村大病醫療救助76人,救助金額30萬元;發放復員軍人及退役參戰人員優撫金、生活補貼41.45萬元;按政策核定67戶農村危舊房改造對象,發放獎補資金67.05萬元;積極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其中新農合參合36505人,參合率97%,新農保參保19117人,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05.4%。三是高度關注民生,讓發展成果惠及於民。嚴格按照數據準確、程式規範、發放及時的要求做好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家電、汽車、機車下鄉補貼等各項涉農資金的審核發放工作,累計發放各類惠農資金600多萬元,鎮財政所在全縣財政系統綜合考評中榮獲第一名。四是計生工作質量不斷提升。制定出台利導新舉措,在全鎮樹立“一人結紮、三代實惠、全家光榮”的良好社會風氣,繼續保持了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89‰,順利通過省級年終綜合考核,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被評為全縣第一名,鎮計生辦被推薦為全省人口計生系統先進集體表彰對象。此外,民族宗教、民兵預備役、婦女兒童、老齡等各項工作均取得新成績。
(六)抓預防重檢查,社會秩序和諧穩定。
一是高度重視安全生產,著力強化安監員隊伍建設、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事故隱患排查整改以及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等工作,全年未發生因安全責任引發的各類安全事故,取得了歷史性的最好成績,安全生產工作在全縣年終考評中被評為第一名。二是著力加強護林員隊伍建設,全力抓好了森林防火各項措施的落實。三是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以及和諧平安創建,健全了治安巡邏隊,圩鎮、學校、機關等重點區域安裝了電子監控系統,治安防範明顯加強,廣大民眾的安全感得到有效提升。四是及時排查調處了各類矛盾糾紛。進一步創新社會管理,嚴格落實了“有困難有問題有訴求,找黨員找幹部找組織”服務機制,努力把各種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全年未發生因處理不當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各種違法犯罪明顯減少,社會治安穩定。
綜合
改革開放以來,鐵石口鎮以獨特的開放意識,創新的進取精神,敢幹大幹的膽略,走出一條“工業強鎮,農業富民”的發展之路,取得巨大成就。2001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2億元,財政收入1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00元。該鎮依託豐富的煤炭、石灰石、沙石等資源,引進高科技,先進的管理理念,致力於工業發展。目前已形成建材、採掘、食品加工三大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全鎮各類工業企業100多家。水泥生產在贛南一枝獨秀,擁有三家大型水泥廠,年產量達80萬噸;煤炭生產遠近聞名,年產量達50萬噸。在農業生產上,鐵石口鎮揚優成勢,將傳統的紅瓜子產業做大做強,年種植紅瓜子5000多畝,引進提純復壯、精包裝等現代生產加工技術,年加工銷售紅瓜子2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紅瓜子集散地。鐵石口鎮還藉助信豐縣是“中國臍橙之鄉”這塊金字招牌,大力發展臍橙產業,現已發展世界著名的臍橙品種朋娜、細賀爾等2000多畝,並以每年5000畝的開發速度快速發展。
2011年全鎮生產總值實現6.5378億元,同比增長10 %;財政總收入達3800萬元,同比增長8.5%;地方本級財政收入699萬元,同比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同比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416元,同比增長10.1%。全鎮各項主要工作在全縣年終考評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得鄉鎮主要工作目標管理綜合考評二等獎,人口計生、安全生產、信訪、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招工、果業、民生工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工作均進入全縣先進行列。
(一)抓項目促發展,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緊緊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中央擴大內需、增加投入等方面的投資重點,做好資源、區位、交通等優勢方面文章,著力抓好了項目開發、爭資爭項、重點項目建設等工作。一年來,包裝儲備了鎮自來水廠技改擴建、垃圾填埋場建設等一批重大項目,累計爭取小農水、農村安全飲用水、土地開發等項目資金1400多萬元,利用外資203萬美元,加強了榮興紙業、吉富環保板、強盛陶瓷、興達活性炭等已落戶企業的對接服務,特別是落實了旭輝兒童運動製品公司80畝工業用地指標,加快了廠房、辦公樓、宿舍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其儘快竣工投產。通過實施項目帶動,全鎮經濟發展更具活力,後勁不斷增強。
(二)抓產業調結構,現代農業多樣發展。
通過“公司+農戶、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切實推進了土地流轉,著力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的規模經營,初步形成了紅瓜子、棕櫚花卉兩大主導產業,臍橙、生豬兩大傳統產業,精品西瓜、反季節蔬菜、葡萄三大特色產業,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特別是通過不斷加強對紅瓜子產業的技術服務和金融信貸支持,進一步鞏固了極富、長遠5450畝的紅瓜子主產區地位,並促進紅瓜子加工、購銷等產業鏈長足發展,年內實現紅瓜子吞吐量1.5萬噸,我鎮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紅瓜子集散區;還有棕櫚花卉這一新興產業,通過江西思駿、海信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九龍、江背等村已逐步形成“三分之一土地流轉給企業、三分之一土地由農戶自種、三分之一土地留作口糧田”的棕櫚產業發展格局,集中連片種植面積已達2300畝,海信棕櫚基地於去年被評為全市青年創業基地,全省最大的棕櫚花卉基地已初具規模。
(三)抓建設重投入,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圩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圩鎮對經濟發展的聚集和帶動效應得以體現,村莊面貌日新月異。一是加強了圩鎮建設和管理。投資近80萬元完成了沿江路改造,下大力氣加強了圩鎮管理,開展了清理整治違法違規用地和違章建築工作,圩鎮人居環境得以明顯提升。二是抓好了以寨背村6個點整村聯組推進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投入資金96萬元,新鋪通組幹道1.6公里、入戶便道3000米,新建休閒場所6000平方米,農村整體環境有了較大改善。三是加快了農村公路建設步伐。投資近300萬元,完成了九龍村部至逕古潭水庫、坳丘村部至大排高等12公里公路硬化,部分村提前實現水泥路“組組通”,民眾出行高效便捷。四是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完成上坑水庫、石人公水庫溢洪道降低工程,順利推進石人公水庫維修加固工程,通過實施小農水工程項目,主要對石人公水庫、逕古潭水庫、上坑水庫三大灌區7個村進行了農田水利改造,共鋪設U型槽51.57公里;對細車、高橋、乙口等村年久失修的主幹渠進行了清淤修繕,清淤渠道12公里,解決了8000餘畝農田灌溉問題。
(四)抓創建重長效,生態環境有效改善。
積極開展了文明創建活動,圩鎮環境衛生、村容村貌、人居環境及生態文明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提高。一是紮實推進“一大四小”造林綠化工程。全年共完成造林任務2000畝,完成國道綠化68畝,落實油茶項目260畝、中幼林撫育補貼試點工程500畝、長防林項目150畝,累計發放林權證150餘戶,調處林權糾紛9起。二是加強了農村垃圾清掃、收集、清運和處置工作,新建166個三格式化糞池,拆除棚欄廁5216平方米。三是大力推廣農村清潔能源。積極爭取上級支持,認真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新建沼氣池近500立方,新裝太陽能180台。四是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我鎮被評為“贛州市文明鎮”,九龍村被評為“贛州市文明和諧村落社區”,江背村被評為“贛州市特色文化新村”。
工業
該鎮依託豐富的煤炭、石灰石、沙石等資源,引進高新技術,借鑑先進的管理理念,致力於工業發展,已經形成電力、建材、採礦、食品加工、造紙五大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即:三大規模水泥廠、二大規模煤礦、二大造紙企業、一大電站、一大活性炭廠企業。)謂稱鐵石口工業小區長廊,還有7條小煤窯企業,6個大型制磚企業,5個採石企業9個撈沙企業,3個食品加工企業,一個臍橙選果、打蠟、包裝企業以及4個製衣廠,8個予制小型工業企業,共51個工業企業形成了鐵石口鎮條塊工業企業相對應。工業總產值08、09年分別達3.6、3.9億元,實現利稅1.27、1.4億元,解決就業人數5500人。
農業
該鎮農業在保持傳統糧食產量穩步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主要以紅瓜子生產為龍頭,臍橙、棕櫚、大棚蔬菜特色產業並進,形成鐵石口鎮的農業優勢產業。2010年紅瓜子種植8000畝,產量520噸,創產值2100萬元。鐵石口長遠紅瓜子色澤殷紅、顆粒飽滿、殼薄仁厚、香脆可口,產品名揚全國,遠銷東南亞。紅瓜子年集散吞吐1.5萬噸,創產值3000多萬元,農民增收1000多萬元。成立了鐵石口興旺紅瓜子專業合作社,引進了先進包裝加工技術,現已形成了自產和外調加工相結合,內銷和外運相結合,合作社與農戶經營相結合的特色產業。臍橙種植1.1萬畝,產量600噸,創產值150萬元。2006年起引進4家企業種植棕櫚,在企業帶動下,周邊60多戶農戶種植500多畝,目前種植量已達2000多畝。
投資興業
鐵石口鎮是理想之地。首先,鐵石口鎮是個難得的資源豐富鎮。歷史上該鎮有“四好”之說:即紅得好、黑得好、白得好、灰得好,分別指紅瓜子、煤炭、石灰、水泥。該鎮蘊藏著儲量和品位日居贛南之首的煤、石灰石、稀土、鐵礦等礦產。已探明的煤炭儲量2000萬噸,占全贛南煤炭儲量的60%,且煤質優、品位高;發熱量達6000大卡以上,十分適合用於各種企業的生產。同時,豐富的石灰石、稀土、鐵礦石等資源則適宜興辦大型的水泥廠、石灰廠、陶瓷等。其次,鐵石口鎮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十分便利的交通。京九鐵路、105國道、正在修建的贛粵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還建有火車站,北至南昌、九江,南抵港澳,一日內可往返。贛粵高速完工後,三個小時即可到達廣州、深圳。再次,鐵石口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投資硬環境優良。該鎮的用水、供電、通訊設施都十分完善,興建了11萬伏的輸變電站,大型水塔和暢通的供水系統,還興建了2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文化、娛樂設施等十分完善,是贛南頗有名氣的休閒娛樂文化中心。第四,鐵石口鎮具有良好的軟環境。鎮裡領導幹部思想解放,意識開放,思路創新,一心一意謀發展,團結一致興事業,招商、親商、安商、富商意識十分強烈,已形成一套誠心招商、熱心為商的招商引資體系。招商政策優惠,招商服務周到,全鎮形成了人人為招商,招商謀發展的良好局面。客商進來後,可馬上投資生產,其它服務方面,全由鎮裡派幹部全程做好。到目前,該鎮已有來自廣東、福建、香港等十多個省市的客商投資興辦了30多家企業。其中有較大型的鋼鐵城、強盛陶瓷廠等。還有楓坑口水電站、紅瓜子加工廠、紙袋廠、自來水廠等一批招商項目正在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