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直立草本,高30-100多厘米。老枝圓柱形,有縱溝;莖疏生柔毛,後變無毛。葉片近革質綠色,千後常變黑色,單葉至複葉,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長橢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或線形,長1.5-10厘米,寬0.1-2厘米,頂端銳尖或凸尖,有時鈍,全緣,兩面或沿葉脈疏生長柔毛或近無毛,網脈突出。花序頂生,聚傘花序或為總狀、圓錐狀聚傘花序,有時花單生,花直徑2.5-5厘米;萼片4-8,通常6,白色,長橢圓形或狹倒卵形,長1-2.5厘米,寬0.3-1(-1.5)厘米卜,外面密生棉毛,花蕾時象棉花球,內面無毛;雄蕊無毛。瘦果倒卵形,扁平,密生柔毛,宿存花柱長1.5-3厘米,有灰白色長柔毛。花期6月至8月,果期7月至10月。
分布範圍
在中國分布於江西、甘肅東部、陝西、山西、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生固定沙丘、乾山坡或山坡草地,尤以東北及內蒙古草原地區較為普遍。朝鮮、蒙古、蘇聯西伯利亞東部也有。
主要價值
根藥用,有解熱、鎮痛、利尿、通經作用,治風濕症、水腫、神經痛、痔瘡腫痛;作農藥,對馬鈴薯疫病和紅蜘蛛有良好防治作用。
性味歸經:甘、微苦、澀,平、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消食除積,祛痰止咳,利尿通淋。用於小兒疳積,消化不良,胃腸炎,細菌性痢疾,胃痛,黃疸型肝炎,腎炎水腫,白帶,口腔炎,咳嗽,支氣管炎;外用治帶狀皰疹,毒蛇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