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縣腰堡鎮

鐵嶺縣腰堡鎮位於鐵嶺新城區南6公里, 102國道縱貫全鎮,鎮內村村通油路,交通十分便利,是鐵嶺縣工業園區的核心區、沈鐵工業走廊的先導區。全鎮幅員面積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萬畝,轄13個行政村、28個自然屯,有人口2.5萬。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2006年全鎮生產總值實現7.5億元,地區財政收入完成13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63元。幾年來,腰堡鎮緊緊圍繞“建設新腰堡、實現新跨越”總體目標,堅持開放立鎮、工業強鎮、商貿活鎮、農業穩鎮、科技興鎮發展戰略,新農村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經濟狀況

工業園區建設取得新突破。以機械加工製造為主導的工業園區規模初具,基礎設施完備,功能齊全,數控工具機製造業集群效應初顯,園區經濟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工業發展迅猛,民營經濟呈現勃勃生機,有企業60家,安排農民就業4500人,占全鎮勞動力總數一半以上。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腰堡新區一期10萬平方米門市樓、住宅樓業已竣工,將成為全鎮的商貿物流中心。

現代農業建設穩步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完備,建設腰堡村節水灌溉示範區3000畝,完成沙坨子、友誼中低產田改造7400畝,建設綠色稻米生產基地10000畝,農產品全部實現無公害種植,宏潤米業珍珠大米、豆中寶醬菜暢銷市場。

歷史人文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高標準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農民文化廣場7處、文化活動室13個,村屯環境美化綠化、適合人居,閉路電視、電話進入普通百姓家,95%的農民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旅遊業方興未艾,名勝古蹟雙龍山聖水寺遠近聞名,范家屯水庫水碧山青、美景天然,曹雪芹關外祖籍聞名遐邇。

曹雪芹關外祖居地—鐵嶺縣腰堡鎮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滿洲正白旗包衣人,舉世公認的文學巨匠。曹雪芹以其卓越的文才與思想為世人留下《紅樓夢》這部不朽的文學巨著,從而使他的名字與雨果、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等世界文學巨匠一起並列於世界文化之巔。

《紅樓夢》一書從問世起,不知風靡多少代人;人們在欣賞這部文學經典的同時,對這部文學著作所描寫的人物、環境、時代等等也產生了極濃的興趣。從乾隆十六年(1751)脂硯齋對《石頭記》的初評起,至今二百多年的時間,竟形成了一門新的學科:紅學。

紅學的研究領域,包括關於作品的"本事"研究和作者生平及家世研究。由於作者生前名不見經傳,史料闕缺,從而給紅學研究提供了無限空間,紅學研究成為見解紛紜、紛爭多多的領域。例如曹雪芹的年歲與壽命,其卒年有壬午、癸未、甲申三說,其年壽有45歲、50歲、40歲等幾說,且都言之鑿鑿;至於曹雪芹故居,則更有十說之多。

作者的家世,也是紅學研究之一;正是這一研究,使曹雪芹這位文學巨匠與鐵嶺的名字聯繫在一起,作出這一歷史貢獻的是鐵嶺學者李奉佐先生。

1997年,李先生髮表了轟動整個紅學界的學術專著《曹雪芹祖籍鐵嶺考》,此後又有《曹雪芹真祖地》、《曹雪芹家世新證》問世。作者通過大量史料、資料、文物進行考證論證,認定曹雪芹關外祖籍在鐵嶺。據該書所言,曹氏遠祖曹端廣於明初由關內豐潤入籍遼東鐵嶺,端廣子曹俊以軍功獲武職,在遼東先後歷端廣、俊、升、智、口、佐、口、簠、世選,共九世,後金天命三年(1618),努爾哈赤攻陷鐵嶺三岔兒堡等大小十一堡,時駐防鐵嶺腰堡百戶城的曹世選被俘,淪為正白旗"包衣"奴隸。世選之子振彥跟隨多爾袞征戰,並離開遼東入關;曹振彥因建有軍功,幾經升遷,至浙江鹽運使;從而將曹家帶入官場。

曹家芹父曹淆、祖父曹寅、並祖曹璽,高祖曹振彥;居鐵嶺腰堡的曹世選為其太高祖,至曹雪芹輩已歷六世,故稱鐵嶺為其祖籍。

關於曹雪芹祖籍,同紅學中其他觀點一樣,也存在不同說法,如豐潤說、遼陽說等等。公元2001年8月16日,全國紅樓夢文化研究會在鐵嶺召開,一些著名紅學專家學者對曹雪芹關外祖籍鐵嶺說表示首肯,同時朝拜了建於鐵嶺縣腰堡鎮范家屯的曹雪芹祖居故里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