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寧寺

鎮寧寺

鎮寧寺遺址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達道灣鎮煙狼寨村,2009年7月24日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始建於唐太宗時期,寺廟的詳細情況已無處可查。1948年,鎮寧寺被改建成國小校,幾經拆扒和損毀,原寺院內八大景僅存明弘治三年鑄的一座銅鐘、清道光十九年立的兩座華表、—對石獅和一棵枝葉茂盛的龍爪古槐。

鎮寧寺簡介

正在修復中的鎮寧寺正在修復中的鎮寧寺
鎮寧寺遺址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達道灣鎮煙狼寨村,2009年7月24日被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遼陽縣誌》記載,鎮寧寺始建於唐太宗時期,但無古碑可考。解放前,鎮寧寺有四重寶殿。鞍山解放期間,此寺遭破壞,文革時期,遭到進一步破壞。1948年,鎮寧寺被改建成了煙狼寨村國小,經過幾次拆扒,原寺院內八大景僅存1492年(明弘治五年)鑄的一座銅鐘、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立的兩座華表、—對石獅和一棵枝葉茂盛的龍爪古槐
2010年5月27日,包括“鎮寧寺唐代古戰場展覽館”在內的鞍山市“三寺一府”修復工程正式啟動,新修復好的鎮寧寺將重現八大景,包括一口銅鐘、兩隻石獅、三尊如來、四玉凹牆、道光華表、龍爪古槐、游魚讀月、鳳橋荷池,總面積約2049平方米,總占地面積約8189平方米。

鎮寧寺傳說

據《遼陽縣誌》記載:“相傳始建自唐代,但無古碑可考。”在民間傳說中,唐朝名將秦瓊尉遲恭東征時來到尚是一片荒地的煙狼寨村,有人看出這片地是一片“龍脈”,二人馬上將此情況匯報給李世民。李世民命令軍隊在此地建一座寺院,並命名為鎮寧寺。
鎮寧寺正在修建的過程中,由於戰事所需,尉遲恭和秦瓊接到旨令要移兵海城的甘泉鋪,只留下一少部分人在煙狼寨繼續修建鎮寧寺。這時,突然有人想起來,鎮寧寺還沒有建影壁,影壁就如同現在建樓時都要建樓梯一樣,是必不可少的,於是,馬上派人騎馬追至甘泉鋪村與尉遲恭相遇,請他回寺監修影壁,尉遲恭說:“可修於此處!”於是將煙狼寨鎮寧寺的影壁建在了海城的甘泉鋪村,壁上題有“鎮寧寺”三個大字。甘泉鋪距離煙狼寨30公里,由於寺在鞍山,影壁在海城,因此鎮寧寺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寺院”。

鎮寧寺八景

八景概述

據《遼陽縣誌》上記載:城西六十里煙狼寨村中正殿五楹雨廊各五間,寺僧六七名,相傳建自唐代,但無古碑可考,惟有明弘治五年銅鍾一座、清初石碑六座,又寺中有八景如凹面牆格古洪鐘等。
相傳鎮寧寺舊時有八大景:第一景為一對華表;第二景為兩對獅子,其中一對體積較小的獅子解放後被毀;第三景為一重殿後邊的四棵平頂大松樹;第四景為東西廂房前的兩棵棗樹;第五景是三重殿東大山的白色凹面牆;第六景是六座石碑;第七景是三重殿上的銅鐘;第八景是四重殿東北面的荷花池。八景中除了第一、第二景相對完好,第六景尚有殘片可尋,其他幾景早已隨著歲月煙消雲散了。

道光華表
道光華表頂端的望天吼道光華表頂端的望天吼
鎮寧寺八景中的第一景是一對道光華表,修建於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
這對華表高7米左右,柱身由一塊完整的花崗岩雕刻而成,表柱呈八角形,東側的華表柱身上刻有“大清道光十九年吉日合會仝立”字樣。道光十九年即為1839年,仝字通同,推斷此華表為一個名為合會仝的香客捐資修建。華表頂端有一似犬非犬、腹長魚鱗的坐獸,形象與獅子、麒麟、辟邪接近,叫“望天吼”,人們用它寄託祈福避禍的願望。“望天吼”下面為蓮花托盤,叫承露盤,古人用其承接天上的甘露,以為喝了便可長生不老。石獅
石獅石獅
鎮寧寺八景中的第二景是兩對石獅,一對小石獅已不存。
遺存的兩隻石獅推斷為清初的石刻,一雄一雌:雄獅腳踩彩球,氣宇軒昂,威風凜凜;雌獅活潑可愛,憨態可掬,腳底踩著一頭小獅子。兩組凝聚多種中國元素的石刻,既表達了藝術上的和諧,又透露出歷史的威嚴莊重。白山牆

鎮寧寺八景中的第五景是三重殿東大山的白色凹面牆。
據《遼陽古蹟軼聞》記載,遼陽城西有三處古代建築,即遼陽廣佑寺白塔、首山觀音閣白佛殿和煙狼寨鎮寧寺白山牆。因三者皆與白色有關,故統稱為“遼西三白”。鎮寧寺所在的煙狼寨村,歷史上曾為遼陽管轄。古剎鎮寧寺的白色山牆與一般寺院殿堂的平面山牆不同,整個山牆呈凹形,這種形狀的山牆看起來似乎不太堅實,但數百年來從未重新砌築。白色的山牆不但使古建築本身更加明快、醒目,而且更體現了佛教的純淨和聖潔,在陽光的照耀下,它們熠熠生輝,突顯了藝術魅力和觀賞價值。因其為白色,又有特點,故列入“遼西三白”。直至20世紀20年代中期,鎮寧寺的白色山牆還尚存。

七眼透龍碑

鎮寧寺八景中第六景的六座石碑,僅存殘片可尋。

七眼透龍碑碑冠七眼透龍碑碑冠
2010年6月6日,在鎮寧寺遺址(原煙狼寨村國小)上出土了兩塊無碑身的碑冠。兩塊碑冠大小形制大體相同,一通碑碑冠兩面分別刻著“萬代流芳”和“萬善同歸”,另一通碑碑冠兩面分別刻著“名垂奕世”和“千古不朽”,兩通碑碑冠高0.78米,寬0.73米,厚0.26米。每通碑碑冠的前後兩面都刻有兩條相互嬉戲的四爪“蟠龍”,整個碑冠均雕飾著騰龍圖案,“龍紋”清晰可見,兩條龍中間有一顆大大的“龍珠”,整個碑冠共有7孔,兩通碑均為“七眼透龍碑”。按禮制,“七眼透龍碑”僅次於皇家或者御賜的“九眼透龍碑”,兩通碑當為古代官爵顯赫的人物所立。弘治銅鐘

鎮寧寺八景中第七景銅鐘,與白山牆是八景中最出名的景觀,鑄造於1492年(明弘治五年)。
據說銅鐘十分小巧,只有20多厘米高,掛在三重殿正中的一個架子上,常有鴿子落在上面,銅鐘輕輕晃動,便發出清脆的響聲,因此有“鵓鴿鍾不打自鳴”之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