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位於于都縣馬安鄉上寶村排腦組,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坐西向東,由門樓、廂房及二井三廳、兩側橫屋組成,磚木結構,懸山頂,馬頭牆。面闊38.8米,進深27.1米,高8米,占地面積1051.48平方米。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地理位置

上寶村排腦組舊遠景 上寶村排腦組舊遠景
上寶村排腦組舊景 上寶村排腦組舊景
上寶村排腦組新景 上寶村排腦組新景

上寶村位於于都縣馬安鄉東北部、319國道旁,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溝渠縱橫,水源充足,山川相映,鍾靈毓秀。
上寶村在幾百年的歲月里,鍾氏聚族而居,依靠宗族制度來凝聚族眾、維繫秩序。村中宗族活動遺址隨處可見,特別家族譜牒和遍布村巷的上寶宗祠,更是難得一見的人文景觀。2003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上寶村為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

在上寶村的南邊有一個小村落,就是排腦。

排腦組,坐西向東,背靠小坡,北鄰上寶村,南依小河和高坡嶺,東邊緊挨古邦組,西接高坡組。

祠堂歷史

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位於于都縣馬安鄉上寶村排腦組,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坐西向東,由門樓、廂房及二井三廳、兩側橫屋組成,磚木結構,懸山頂,馬頭牆。面闊38.8米,進深27.1米,高8米,占地面積1051.48平方米。正門為四柱三間三樓式門樓,水磨磚砌成,3門,皆紅石門框,麻石門檻、門枕,頂樓三戟壓脊,寓“連升三級”之意。正門額紅石匾陽鐫楷體“鍾藍田翁祠”,兩側邊門額分別陽鐫“握瑜”、“懷瑾”,均有“同治十一年”款。梁枋部位分別灰雕雙獅、人物及雲紋、琴棋書畫、福、祿、壽紋,字畫皆精美。門廳有正方形、八角形結合的藻井,中心四周飾花卉邊,地面鋪青磚,天井磚構,檐周邊飾羅鍋椽,兩側開拱門通橫屋。享堂兩側設偏房。堂兩側開門通橫屋。殿前懸木匾,鎏金楷書“玉成堂”,邊款“皇清同治拾叄年”。橫屋土木結構,內牆有少量墨書蘇區標語。1932年1月20日紅軍打下上堡土圍後,在此成立了中共勝利縣委及縣蘇維埃政府。該祠紀年明確,工藝精細,用料講究,而且又是重要革命歷史機構舊址,具有較高的革命與歷史文物的雙重價值。

歷史

-勝利縣委、勝利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

1931年12月26日,彭德懷、滕代遠的紅三軍七師和九師展開了圍攻馬安上寶土圍的戰鬥。戰鬥進行了23天,不可謂不艱難。其艱難在於上寶圍堅實如磐,牆高圍寬。可惜歲月無情,牆已成斷垣,高度已無法想像,但從殘基上可以看出其牆寬接近2米,外為磚石包裹,中間夯了厚土,圍牆逶迤呈八角形。
上寶土圍是贛南當時最大的圍屋之一,占地0.75平方公里,分東、南、西、北四門設了四個堡壘,內有數十幢宗祠、巨宅、民居,外有一條從石壁塘湧來的滔滔護圍河環繞。紅軍攻城前,鍾楷瑞的靖衛團和周圍的土豪富紳躲藏其中,千餘名民眾也被脅迫進入圍中,地主武裝的頑強抵抗,百姓民眾的無辜被困,令戰鬥平添了許多難處。紅軍嘗試著從圍外隱蔽處挖地洞施用“棺材炮”來攻圍,卻屢次在經過護城河底時遇上塌方致使河水奔涌而來,被迫放棄“地道戰”,轉而採用“圍而不攻”之計。果然,近萬人在土圍內坐吃山空,沒多久,彈藥不夠使,水不夠飲,糧不夠食,鹽不夠吃,病人卻愈來愈多,以致後來每天有數十人死亡。這時,在南昌的於都“旅省同鄉會”獲知情況後,電請蔣介石派飛機空援,有趣的是,飛機4次空投彈藥物品,卻大部分落在了圍外的紅軍手裡。圍內的靖衛團長鍾楷瑞於是召集土豪富紳們討論應對策略,並提出由富紳們提供巨餉作賞金,組成敢死隊拼出條生路來,然而,富紳們守財成性,不願出錢,於是鍾楷瑞最終選擇了放棄、投降。1932年1月22日晚,紅軍攻打上寶土圍旋即告破,活捉土豪劣紳170餘人,俘虜靖衛團400餘人,繳獲步槍400餘支,解救民眾5000餘人。

赤化上寶的訊息傳到瑞金後,臨時中央政府決定以上寶為中心成立一個縣,以領導於都、興國、贛縣邊區的鬥爭,這個縣被命名為“勝利縣”,1932年1月22日,勝利縣在上寶土圍旁邊的排腦組鍾藍田翁祠成立辦公,至今祠堂內仍有紅軍標語、辦公布告榜、住房、沐浴房等紅色政權辦公留影,見證了紅軍艱苦戰鬥的歷程及紅色蘇維埃政權的歷史變遷,上寶從此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了光輝的一頁。

勝利廣場

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 鍾藍田翁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