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鍋浴,作為一種江南農家沐浴風俗,曾深得老百姓的喜愛。鍋浴的形狀如單眼灶頭,用磚砌起,形狀四方,高約三尺,築於偏房下屋的屋角。灶口一面砌起一堵磚牆,使“浴缸”隱於三面牆構成的凹宕內。浴缸為四尺以上口徑的生鐵鍋,備一個木塊,呈圓形,俗稱“烏龜板”。村民們洗浴前,先將鍋內水燒熱,即可沐浴。當入浴者感覺水溫不夠熱時,就大喊一聲“加火”,守在灶口的人就往灶膛里添柴,一小把一小把的稻草點著,塞進灶膛里,把水燒熱。起源傳說
傳說起源於春秋戰國,當時群雄並起,戰火紛爭。江南屬國在打仗行軍時因冬天在水中洗澡太冷就發明了鍋浴,即煮上一大鍋水,大家輪流泡熱水澡。[此來源有待驗證]
浴鍋構造
浴鍋是在鐵匠鋪買的,口徑約120厘米。父親在砌時,弄得比燒飯的鍋低一些,這主要是方便人進出。浴鍋與燒火的灶膛中間隔著的一堵牆,目的為保護隱私,也為了防止洗澡水把柴火弄濕。浴鍋的邊緣通常會砌出個二三十厘米寬的邊,放些肥皂什麼的。角落裡一般會留一個出水口,以便把髒水排出去。鍋底一般是有東西墊著的,一般是一個木塊,呈圓形,俗稱“烏龜板”。也有一些家庭使用舊衣服代替。洗浴方法
將圓餅狀的木塊丟在熱水裡,一隻腳迅速把它壓到鍋底。木板隔開了人和鍋底,兩腳踩在木板上,整個人蹲在浴鍋里,保持不讓身體皮膚沾到發燙的鐵鍋壁。等溫度適宜了,就撤掉木板,就可以在鍋里泡澡了。
習俗
一般來說,村民家只有一個浴鍋,都是男人先洗,最後才能女人洗。一鍋水要洗一家人,水到後來都是渾醬水了。有時就去掉一些渾水,再加一些清水,就叫加湯。有時水實在髒了,把渾水全部打幹淨再重新燒一鍋清水,就叫換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