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錯金銀博山爐通高26厘米
1968年河北省滿城中山靖王墓出土
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山景朦朧
博山爐,是中國古代燒香用的爐。漢代的爐造型大體相仿,爐體一般呈豆形,上有尖錐狀的山形蓋,蓋上山巒之間有雲氣紋、人物及鳥獸。於爐內焚香時,輕煙飄出,在爐體四周繚繞,自然造成山景蒙 、群獸浮動的效果,仿佛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此,又通稱博山爐。
博山爐
博山爐又叫博山香爐、博山香薰、博山薰爐等名,是中國漢、晉時期常見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見的為青銅器和陶瓷器。爐體呈青銅器中的豆形,上有蓋,蓋高而尖,鏤空,呈山形,山形重疊,其間雕有飛禽走獸,象徵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漢代盛傳海上有蓬萊、博山、瀛洲三座仙山)。實際上確有此地,其地在蓬萊以西的山東魯中,淄博市博山區博山區位於山東中部,淄博市西南端,是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面積682平方公里,轄11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一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務院批准的山東半島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更多>>
境內,博山區全境盡山,幾無平坦之地,“博山”即在該區東南。自古博山一帶(古稱顏神鎮)是我國古代陶瓷、窯業的重要產地。博山爐之名即寓爐蓋似群山之外觀,又合產地之名。博山爐下有底座。有的遍體飾雲氣花紋,有的鎏金或金銀錯。當爐腹內燃燒香料時,煙氣從鏤空的山形中散出,有如仙氣繚繞,給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覺。是西漢時期常用薰香器具,可用來熏衣、熏被以除臭、避穢。博山爐初為銅質素麵,後隨工藝技術的發展,外表施以鎏金,或錯金、銀。博山爐流行於漢代,後世亦曾使用並仿製。有名的博山爐有出土於陝西省興平縣的西漢鎏金銀竹節高柄銅薰爐和出土於河北省滿城縣的錯金博山爐。
祈禱神明
漢代人使用博山爐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因為迷信鬼神,燒香祈禱以達神明;二是古人席地而居,燃香草可以潔室除濕,怡人心脾;三是達官貴人有熏衣染被的習慣,用從國外輸入的蕙草薰香衣被,以顯示華貴。
溝通天人
此件博山爐爐身的盤和座是分鑄後用鐵釘鉚合,通體錯金,爐盤飾錯金流雲紋。盤上部及蓋鑄出高低起伏,抵挺峻峭的群山,山間點綴以獵人和野獸,刻劃出一幅生意盎然的狩獵畫面。圈足飾錯金捲雲紋,座把透雕成三龍躍出水面,龍首頂托龍盤,勾畫出溝通天人的神山圖景。
此器工藝精湛,外觀華美,不愧為博山爐中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