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市吉慶國小

錦州市吉慶國小,始建於1951年,現有學生3000多人,教學班40多個,教職工200多人。

基本信息

吉慶國小始建於1951年,現有學生3000多人,教學班40多個,教職工200多人。多年來,在“和諧育人”辦學思想指導下,一直秉持“追求發展,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把責任意識作為學校發展的基礎,聲譽意識作為學校發展的靈魂,創新意識作為學校發展的源泉,特色意識作為學校發展的標誌,創品牌效應辦特色學校。依靠全體教職工的集體智慧,團結協作、勤奮努力,教育教學工作、管理水平、校風建設逐年穩步提高。吉慶國小舉辦的一次大型教學研討活動中,18名教師以不同的研究主題上了18堂課,充分體現了“三為本”的原則,即以學校為本,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其中,周可老師為一年級學生上的《離開媽媽的小黃鸝》一課就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整個教學過程輕鬆、活潑,體現了合作識字、自能閱讀、發展口語的研究主題。這次教學研討活動的成果就是學校堅持把 教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的具體體現。 學校領導始終認為,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好比是教學活動的靈魂,如果教學活動失去了教科研的指導,將失去正確的方向而變得機械短淺。針對部分教師缺乏追逐學術前沿意識的現狀,吉慶國小因勢利導,充分挖掘本校的教師資源,開展了以教師研究性學習為引領的系列活動,其中包括合併一、二年組成立了新課改教研組,舉行了科任教研組的聽、評課競賽,“青藍工程”系列活動、“走近名師”活動,還把區文教局倡導的“高效、優質課堂”作為學校的一個總的研究課題,指導教師展開具體研究。
為了使教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教學生產力”,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制定出具體可行的研究課題。學校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引領,從不同角度確立了針對性很強的課題。如:白曉光的“傳統體育項目在教學中的套用”,李靜的“貼近生活教數學”,王娜的“巧妙創設情境、引發情感共鳴”,葉桂萍的“錦州地理環境的研究”等等。要求教師從備課、上課到教學花絮和課後反思都要緊緊圍繞課題,使課題真正落到實處。為了切實讓教師由教書匠向研究型教師轉變,學校還鼓勵教師把已有的經驗化成課程資源,定期召開階段成果交流會,達到及時切磋、資源共享的目的。
教師本人理論與實踐的提升,給孩子們提供了廣闊的探求空間。一年級的張麗春教師從生活識字入手,拓展孩子的識字途徑,取得了明顯實效,班級孩子目前平均課外識字超過100個,大大增加了課外閱讀量。周靜以“讓孩子學會傾聽”為研究主題,經過長期訓練,孩子們已真正地把課堂教學變成了傾聽與交流。上學期以來,這所學校的教師有30多人次受到省、市、區的科研獎勵。
曾先後獲得遼寧省“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單位”,“國防教育先進單位”,“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示範基地”,“交通安全學校”,“科研先進單位”,“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圖書館建設示範校”,“綠色學校”,市“功能室建設先進單位”,市“實驗教學工作先進學校”,市“課改先進單位”等榮譽。

錦州市吉慶國小


體育館內的桌球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