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鋁手冊》內容全面、翔實、覆蓋面廣,詳細介紹了鋁的礦產資源分布、冶煉、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力學性能,鋁合金的成分和性質,鋁及鋁合金的鍛造、鑄造、熱處理、表面處理、回收和再生等內容。《鋁手冊》適宜從事鋁及其合金冶煉、加工、回收和再生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圖書目錄
上篇 基礎和材料
1 鋁的重要性及提取
1.1 鋁的生產和消費
1.2 鋁冶金
1.2.1 原鋁
1.2.2 鋁的電解精煉
1.2.3 再生鋁的循環
1.2.4 鋁中間合金
1.3 成形
1.3.1 鋁錠
1.3.3 型材
1.3.4 液鋁
1.4 半成品的生產
1.4.1 熔融鋁
1.4.2 軋板和擠壓板
1.4.3 板和線
參考文獻
2 純鋁的性質
2.1 物理性質
2.1.1 密度
2.1 2熱膨脹係數
2.1 3比熱容
2.1 4彈性性能
2.1 5導電性
2.1 6導熱性
2.1 7磁性
2.1 8放射性
2.1 9摩擦性質
2.1.1 0光學性質
2.2 力學性能
參考文獻
3 鋁合金相圖
3.1 鋁合金
3.2 相圖的重要性
3.3 鋁平衡圖
3.3.1 二元系
3.3.2 三元系
3.3.3 多元系
3.4 非平衡相圖
參考文獻
4 鋁合金的分類
4.1 加工硬化合金的分類
4.1.1 AI-Fe-Si和非合金鋁
4.1.2 鍛造AI-Mn合金
4.1.3 鍛造AI-Mg和AI-Mg-Mn合金
4.2 鍛造時效硬化鋁合金
4.2.1 鍛造AI-Mg—Si合金
4.2.2 鍛造AI-Cu-Mg和AI-Cu-Si-Mn合金
4.2.3 鍛造AI-Zn-Mg合金
4.2.4 鍛造AI-Zn-Mg—Cu合金
4.2.5 含Pb的鍛造鋁合金
4.3 其他鍛造鋁合金
4.4 鋁鑄造合金的結構
4.4.1 AI-Si鑄造合金
4.4.2 AI-Si-Mg鑄造合金
4.4.3 AI-Cu—Si鑄造合金
4.4.4 AI-Mg鑄造合金
4.4.5 AI-Cu—Ti鑄造合金
4.4.6 AI-Zn-Mg鑄造合金
4.4.7 其他鋁鑄造合金
參考文獻
5 鋁合金的性能
5.1 力學性能
5.1.1 硬度
5.1.2 抗拉強度
5.1.3 抗壓,抗彎,剪下和扭轉強度
5.1.4 高溫強度
5.1.5 低溫時的力學性能
5.1.6 疲勞
5.1.7 衝擊強度
5.2 斷裂
5.2.1 斷裂力學
5.2.2 斷裂力學特徵值
5.2.3 其他參數
5.3 工藝性能
5.3.1 耐磨性
5.3.2 板的成形性
5.3 3擠壓製品和拉深製品的成形性
5.3.4 機械加工性
5.4 物理性能
參考文獻
6 熱處理和機械處理
6.1 概述
6.2 強化
6.3 熱軟化
6.3.1 回復
6.3.2 重結晶
6.4 完全退火
6.5 消除應力
6.6 均勻化
6.7 時效處理
6.7.1 固溶處理
6.7.2 淬火
6.7.3 時效
6.7.4 回復
6.8時效強化處理效果
6.8.1 冷加工和自然時效
6.8.2 冷加工和人工時效
6.9 不同精煉合金的時效行為
6.9.1 Af—Cu—Mg和Af—Cu—Si—Mn合金
6.9.2 AI—Mg—Sj合金
6.9.3 Al_Zn—Mg合金
6.9.4 A1一zn—Mg—Cu合金
6.10 各種鑄造合金時效強化行為
6.11 同時軟化和彌散
6.11.1 純鋁
6.11.2 鋁合金
6.12 超塑性
參考文獻
7 新型合金進展
7.1鋁基複合材料(MMCs)
7.1.1 纖維和顆粒強化鋁基複合材料
7.1.2 “天然”纖維增強複合材料
7.2 粉末冶金製備的彌散強化鋁合金
7.2.1 工藝技術
7.2.2粉末冶金產品的性能
7.3 鋁-鋰合金
7.4 泡沫鋁
7.5 鋁化物
參考文獻
8 鋁的腐蝕
8.1 鋁表面層
8.1.1 氧化膜和表面層的形成
8.1.2 強化天然氧化膜
8.2 腐蝕
8.2.1 基本原理
8.2.2 腐蝕影響因素
8.2.3 專業名詞和腐蝕的類型
8.2.4 腐蝕防護
8.3 與其他金屬相接觸的腐蝕行為
8.3.1 材料和狀態
8.3.2 腐蝕試驗
8.3.3 健康與安全
參考文獻
9 根據成分和典型的力學性能設計合金
9.1 合金的名稱
9.1.1 鋁
9.1.2 依據工藝或純度的分類
9.1.3 根據加工的方法和產品形式命名
9.1.4 依據化學成分和編號體系對合金命名
9.1.5 回火標識
9.1.6 根據可淬性的標識
9.1.7 根據套用標識
9.1.8 特殊套用合金
9.2 力學性能標準
9.2.1 標準運用綜述
9.2.2 鍛鋁半成品
9.2.3 鋁鑄件
參考文獻
10 材料測試和質量控制
10.1 化學成分的確定
10.1.1 概述
10.1.2 取樣與制樣
10.1.3 自動快速分析
10.1.4 基準分析
10.2 微觀組織的檢測
10.2.1 巨觀範圍的檢測
10.2.2 微觀斷面檢測的光學顯微方法
10.2.3 電子顯微鏡檢測
10.2.4 顯微探針
10.3 原鋁,半成品和鑄件的檢測
10.3.1 測試範圍和取樣
10.3.2 測試目標和測試方法
10.3.3 室溫下的力學性能測試
10.3.4 疲勞測試
10.4 焊件和焊縫的測試
10.5 質量控制
10.5.1 半加工產品和鑄件的質量控制
10.5.2 深加工過程的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下篇 成形、表面處理、再生
11 鋁材料的機械加工
11.1 成形方法和工藝的基本原理
11.1.1 典型特性
11.1.2 現代成形工藝的要求和目的
11.1.3 成形工藝的類型
11.1.4 典型的技術參數
11.1.5 成形中的摩擦
11.2 形變的特徵和性能
11.2.1 形變特徵
11.2.2流變應力曲線
11.2.3 熱變形後的靜態軟化
11.2.4 變形中的結構變化
11.2.5 r值
11.2.6 織構
11.2.7 變形引起的表面變化
11.2.8 變形,沉澱,相變
11.2.9 冷變形後的力學性能和物理性質
11.2.1 0變形性能和超塑性
11.3 鋁的半成品
11.3.1 鋁絲的軋制
11.3.2 熱軋板、帶
11.3.3 薄片的冷軋和卷繞
11.3.4 鋁箔的軋制
11.3.5 鋁箔的錘打
11.3.6 擠壓件
11.3.7 衝壓成形
11.3.8 自由鍛
11.4 固態成形
11.4.1 冷擠壓
11.4.2 鐓粗
11.4.3 精密模鍛
11.4.4 液壓成形
11.5 產品
11.5.1 合金和產品
11.5.2 拉深
11.5.3 拉伸成形
11.5.4 展薄
11.5.5超塑性成形
11.5.6旋壓加工
11.5.7 板材彎曲成形
11.5.8 其他板料成形工藝
11.6 彎曲卷材
11.6.1 輥軋成形
11.6.2 彎型管和部件
11.7 特殊成形工藝
11.7.1 觸變成形和觸變鍛造
11.7.2 雷射成形
11.7.3 噴砂成形
11.7.4 結合成形
11.8 鋁基複合材料
11.8.1 複合材料的類型
11.8.2 覆層複合材料
11.8.3 顆粒強化複合材料
11.8.4 纖維增強鋁基複合材料
11.9 成形中或成形後的熱處理
11.9.1 熱處理的類型
11.9.2 重結晶和軟退火
11.9.3 沉澱硬化
11.9.4 熱處理設備
參考文獻
12 鑄造
12.1 基本成形工藝
12.2 鋁鑄件的質量特徵
12.3 鑄造、凝固和冷卻
12.3.1 鑄造
12.3.2 鑄造組織
12.3.3 建模和模擬
12.4 鋁鑄造合金
12.4.1 合金族
12.4.2 鋁鑄件合金標準
12.5 鑄造工藝
12.6 模具製造、核心製造和鑄造工藝
12.6.1 製造砂模的工藝
12.6.2 製造核芯的過程
12.6.3 永久模具鑄造
12.7 補縮和澆鑄
12.7.1 澆注系統
12.7.2 澆鑄
12.8 熔體製備
12.8.1 熔煉
12.8.2 熔體處理
12.8.3 熔化和儲藏爐
12.8.4 鑄造設備
12.9 鑄件的熱處理
12.9.1 與改善力學性能相關的熱處理
12.9.2 特殊目的的熱處理
12.10 整形,切削和修理粗鑄件
12.11 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
參考文獻
13 鋁的表面處理
13.1 表面機械處理
13.1.1 焊縫清理
13.1.2 打磨
13.1.3 消光磨刷處理
13.1.4 拋(磨)光
13.1.5噴砂清理
13.1.6 特殊表面形狀的軋制
13.2 表面化學處理
13.2.1 清洗和除油
13.2.2 腐蝕
13.2.3 侵蝕
13.3鋁的陽極氧化
13.3.1 陽極氧化的基本原理
13.3.2 陽極氧化技術和過程
13.3.3 陽極氧化膜性能
13.3.4 硬性陽極氧化
13.3.5 密封陽極氧化膜
13.3.6 著色,印記和浸漬未密封陽極膜
13.3.7 陽極氧化形成和處理的效果
13.3.8 陽極氧化表面缺陷的原因
13.3.9 清洗陽極氧化組件
13.4 鋁上金屬塗層
13.4.1 浸漬和噴濺金屬塗層
13.4.2 鎳化學鍍層
13.4.3 電鍍
13.5 鋁的熱噴塗
13.6 有機塗層
13.6.1 表面準備
13.6.2 液態塗料塗層
13.6.3 粉末塗料塗裝
13.6.4 卷材連續塗覆
13.6.5 測試塗層
13.6.6 修補塗層
13.6.7 防止凝結和變髒
13.6.8 船舶塗料
13.6.9 其他塗層
13.7 層壓法
13.8 上釉
13.9 其他塗層
13.1 0真空鍍膜
13.1 0.1 過程的一般描述
13.1 0.2 塗覆鋁極其合金的工業過程
參考文獻
14 再生鋁
14.1 鋁的社會生態學
14.1.1 基本關係
14.1.2 生命周期分析
14.1.3 更多評價環境影響的方法
14.1.4 鋁——可持續發展的材料
14.2 鋁循環的基本原理
14.2.1 再循環的形式
14.2.2 再循環的前提
14.2.3 能耗
14.2.4 鋁材料的循環
14.2.5 鋁廢料
14.3 鋁的再循環利用技術
14.3.1 基本原理
14.3.2 再生鋁生產工藝
14.3.3 產率和熔體損失量
14.3.4 熔體中的元素
14.4 鋁循環體系的選擇
14.4.1 生產期間得到的廢料的循環
14.4.2 產品回收
14.4.3 品壽命末期的回收
參考文獻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