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郊區

概述

安徽省銅陵市郊區位於長江下游南岸,環布銅陵市中心區域、東與銅陵縣西湖鄉接壤,西以長江主航道中心線為界、南和銅陵縣新建鄉及大通鎮相鄰、北與銅陵縣城郊鄉毗連,面積43.21平方公里,人口14583人,是銅陵市所轄四區之一。 195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銅官山市,將銅陵縣的橫港鄉,銅興鄉劃給市領導。1957年2月,橫港與銅興兩鄉合併成立銅港鄉。直屬銅官山市人民委員會領導。 5月,成立中共銅官山市銅港鄉總支委員會。1958年7月成立中共銅港鄉委員會,隸屬銅陵縣委領導。・10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經銅官山市委研究決定,將銅港鄉更名為銅港超英人民公社,隸屬銅官山區人委,同時,成立了中共銅港超英人民公社委員會;1959年4月撤銷銅官山區,銅港超英人民公社黨委,直屬市委領導.1960年4月召開了中國共產黨銅港公社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公社黨委。5月,銅陵市成立城市人民公社,銅港公社被劃分. 8月恢復銅港公社,並成立銅港公社黨委。1960年12月,經安徽省人委批准,’成立銅港區人委和中共銅港區委員會,隸屬市人委和市委。並將銅陵縣謝壟。新廟、躍進,獅子山,紅星,農林,小農場等七個農村大隊劃給銅港區領導,對原銅港公社所轄大隊分別成立新廟、獅子山、銅港三個公社,,隸屬銅港人委領導。1963年3月經省人委批准撤銷銅港區建制,・中共銅港區委員會隨之撤銷。同時,撤銷新廟、獅子山兩個公社,把所轄謝壟,新廟、躍進、獅子山、紅星、農林,小農場等七個大隊劃歸銅陵縣領導,五松、聯盟、東山仍歸銅港,重新組建銅港公社和銅港公社黨委,直屬市人委和市委。1964年12月,銅港公社黨委改屬銅陵特區計經委辦公室黨委.1965年1月,又直屬銅陵特委。 6月,改屬特區財貿黨委。
1957年後,銅港鄉黨委、銅港區黨委根據市委部署,先後開展了整風,反右、大躍進,和反右傾等運動。整風和反右派鬥爭是必要的,但是反右派鬥爭犯了擴大化錯誤,1958年以後,以共產風、浮誇風,強迫命令風。生活特殊風,瞎指揮生產風”在銅港地區也有所表現,違背了客觀規律,給黨的各項事業帶來了危害.1959年秋季起,又掀起了大鼓幹勁、大反右傾運動,這場運動在政治上使黨內民主生活遭到損害.1960年冬以後,銅港區委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關於“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總結經驗教訓,採取了有力措施,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1963年3月以後,銅港公社先後開展了厲行增產節約和反對貪污盜竊,反對投機倒把、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分散主義,反對官僚主義以及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銅港公社黨委帶領全社人民,克服了種種困難,發展了農、牧、副,漁各業生產,為城市人民生活服務作出了貢獻。
“文化大革命”開始,銅港公社機關受到“造反”派組織的衝擊,一大批幹部遭到批判和鬥爭,黨政各級組織,長時間處於癱瘓狀態,工農業生產及各項工作遭到嚴重破壞。1968年3月經銅陵特區軍管會批准,成立銅港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隸屬銅陵特區革委會。1969年11月,經銅陵特區黨的核心小組批准,成立中共銅港人民公社臨時委員會。1970年11月召開了銅港公社第二次黨的代表大會。1972年1月,經銅陵市革委會研究決定,成立銅陵市郊區革命委員會,保留銅港公社(農林局、郊區,銅港公社合署辦公)。
2月銅陵市郊區革委餘黨的核心小組成立,隸屬市委。1974年4月,市委決定撤銷銅陵市郊區革委會和黨的核心小組,成立銅港公社革委會,並建立銅港公社黨委,隸屬市委。
1976年6月,銅陵市委決定,撤銷銅港公社及黨委,成立銅陵市郊區革委會,同時建立銅陵市郊區黨委,隸屬市委。“文化大革命”期間,雖然極左路線在公社、郊區占主導地位,但是廣大黨員、幹部和民眾,採取各種形式對林彪、 “四人幫”的倒行逆施及市委主要負責人的錯誤進行了抵制和鬥爭,文化大革命中所造成的損失降到一定限度,各項事業仍然取得了進展。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郊區的領導班子得到調整,各級組織得到建立與健全。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執行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組織上進一步撥亂反正,創造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發展了礦山,電子、機械、紡織、建築等行業,特別是發展了鄉鎮企業,改變單一的農業生產結構,目前各業興旺,經濟效益穩步增長。1983年機構改革後,按照幹部“四化”要求,區委,區政府以及各級領導班子得到進一步調整和充實,帶領全區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為加速郊區兩個文明建設而努力奮鬥。

郊區概況

郊區位於銅陵市南部,處於總體規劃中的南部城區。地域橫跨長江兩岸、皖江四市(銅陵、巢湖、安慶、池州)。區域面積180平方公里,轄區人口10萬人。下轄一鄉、二鎮、二個辦事處(即灰河鄉、銅山鎮、大通鎮、橋南辦事處安慶礦區辦事處),有18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18個社區。全區共有各類企業2000多家,涉及機械、電子、採掘、冶煉、房地產、交通運輸、商貿服務、建築建材等行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較大規模的建築開發企業10家,較大規模的專業市場5家(隆門白肉市場、瑤海家俱市場、金牛五金市場、大通農貿市場、汽車貿易專業市場)。境內有海螺公司、六國化工、銅陵發電廠、有色安慶銅礦、銅山銅礦、普濟圩農場、石油公司銅陵分公司、812地質隊、大橋管理局、淡水豚保護區等省屬、市屬企事業單位。區大橋經濟開發區是省級開發區,由私營工業園、大通工貿園、橫港物流園、循環化工示範園四個園區組成,首期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銅材加工、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新型建材、綠色農產品深加工和商貿物流等現代產業。
郊區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合(肥)銅(陵)黃(山)、銅(陵)南(陵)宣(城)、沿江高速三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銅(陵)九(江)鐵路和寧(南京)宜(安慶)城際鐵路穿境而過,銅九鐵路銅陵貨運南站也坐落境內;長江黃金水道流經區內7.8公里,境內的銅陵港為國家一類口岸。郊區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就有金屬、非金屬、燃料、石灰石等30多種。郊區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和悅老街、大九華頭天門――大士閣、銅陵國家級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大通農業科技示範園等人文、自然景觀分布境內。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郊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真抓實幹,開拓奮進,經濟社會一直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0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億元,財政收入2.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93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98元,完成招商引資市外內資11.6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3.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3%、22%、18.6%、13.9%、47.45%、95.17%。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先後獲得全市人才工作先進區、綜治工作先進區、鄉村規劃建設先進區、平安建設先進區、生態建設示範區,全省企業改革工作先進區、全省首屆平安縣(區)、全省信訪工作責任目標管理優秀單位,全國徵兵工作先進區、國防動員工作先進區、全國普法工作先進區、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等稱號。城區中心鎮大通鎮為國家級重點鎮、國家衛生鎮、全國文明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