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八寶

銅陵八寶

銅陵有八寶:金.銀.銅.鐵.硒.大蒜.生薑.麻.

銅銅陵八寶

銅陵有八寶:金.銀.銅.鐵.硒.大蒜.生薑.麻.

大蒜

多年生草本,具強烈蒜臭氣。鱗莖大形,具6~10瓣,外包灰白色或淡棕色於膜質鱗被。葉基生,實心,扁平,線狀披針形,寬約2.5厘米左右,基部呈鞘狀。

大蒜大蒜

花莖直立,高約60厘米;佛焰苞有長喙,長7~10厘米;傘形花序,小而稠密,具苞片1~3枚,片長8~10厘米,膜質,淺綠色;花小形,花間多雜以淡紅色珠芽,長4毫米,或完全無珠芽;花柄細,長於花;花被6,粉紅色,橢圓狀披針形;雄蕊6,白色,花葯突出;雌蕊1,花柱突出,白色,子房上位,長橢圓狀卵形,先端凹入,3室。蒴果,1室開裂。
種子黑色。花期夏季。銅陵大蒜別名“太平大蒜”“汀蒜”銅陵大蒜文名中外,是銅陵八寶之一,銅陵“汀蒜”,是因在銅陵原太平鄉汀洲村長期種植而得名。《銅陵縣誌》等有關歷史資料記載銅陵大蒜的栽培歷史悠久,有數千年歷史,品種的穩定性很好,不易退化;耐高溫、抗逆性強,產量高。

生薑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莖肉質,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葉子列,披釷形至條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約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平滑無毛,有抱莖的葉鞘;無柄。花莖直立,被以覆瓦狀疏離的鱗片;穗狀花序卵形至橢圓形,長約5厘米,寬約2.5厘米;苞片卵形,淡綠色;花稠密,長編印2.5厘米,先端銳尖;萼短筒狀;花冠3裂,裂片披針形,黃色,唇瓣較短,長圓狀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黃白色斑點,下部兩面三刀側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絲狀,淡紫色,柱頭放射狀。蒴果長圓形脹約2.5厘米。花期6-8月。生薑是銅陵“八寶”之一。以其“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細脆嫩、香味濃烈”等特色而聞
名。銅陵生薑的營養豐富。據化驗,含蛋白質1.4%,糖為8%,脂肪為0.7%。此外還有人體所必須的鈣、磷、鐵、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抗壞血栓和無機鹽等營養成分。老薑具有健胃、止血、順氣去寒、化痰解毒、發汗消熱、調味蔬菜、增進食慾等功能。銅陵人喜食生薑,並視生薑為

生薑生薑

良藥,銅陵有民謠:“一片生薑,勝過丹方”、“一杯薑湯,老少健康”。用銅陵姜加工成的糖姜、醋姜、乾薑等一直是暢銷品。尤其是糖冰姜,為銅陵外貿產品之一。銅陵生薑系銅陵“八寶”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銅陵生薑經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科學鑑定,屬白姜,排姜類型。鮮姜皮為白略呈黃色,姜塊成佛手狀,瓣粗肥厚。姜指飽滿,色白鮮嫩汁多,味辣而不嗆口,屬多功能食用產品。銅陵生薑以“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質脆嫩,香味濃郁”等特色而久負盛名。銅陵產姜的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就有種植。在北宋年代,銅陵已成為全國著名的生薑著名產區,並被列入朝廷貢品。據嘉靖〈銅陵縣誌〉記載,明代銅陵生薑已成為“熱門”特產。“邑產姜、蒜、苧麻、丹皮之類,近亦間有販賈者,但遠人市販者居多。”(清.趙錦風〈俗篇.新城記〉)。清順治13年(1656年),〈銅陵縣誌.物產〉記載,當時姜的產量“每歲不下十萬擔”。至民國年間,年產量約720噸左右。時大通經營生薑的私營行商有6家,每年採購鮮姜銷往安慶、蕪湖、鎮江、揚州等地,象安慶的“胡玉美”、揚州的“四美”、鎮江的“恆順”等有名的醬園採購銅陵生薑,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醬姜等。建國初,生薑仍以私商經營。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糧食生產,生薑種植面積受到影響,生產量亦減。80年代,在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指導下,面積與產量均不斷增長,生薑除供銷社收購一部分外,大都為醬園長直接至產地收購,或姜農運至市場自銷。1964~1990年,供銷部門收購量最大的為1966年,計收購60800公斤,最少為1978年,僅收購350公斤。在70年代年種植面積徘徊在200畝左右,年產生薑一般為150噸左右。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生薑種植髮展較快,1980年種姜315畝,總產324.3噸;1985年種姜945畝,總產1122.6噸;1990年種姜1362畝,單產1113公斤,總產量1516噸。隨著生薑產業化開展的有聲有色,成效顯著,姜農種姜積極性空前高漲,2005年生薑的種植面積已達到8000畝,總產量達到1萬多噸。湧現出一批龍頭企業,產品有五大類40多個品種。“銅官樂”牌開胃姜、富硒銅陵白姜,“和平”糖醋姜獲得安徽省名牌農產品稱號,“大院”牌糖醋姜獲安徽特色農產品稱號。姜製品銷售範圍為周邊縣市、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歐盟等市場。。銅陵姜,以其“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細脆嫩,香味濃郁”等特點而聞名全國。銅陵姜,可食藥兩用,且營養豐富。化驗表明,其含蛋白質1.4%、糖8%、脂肪0.7%。此外,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鈣、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等營養成分。在醫藥上,銅陵姜有健胃止吐、順氣祛寒、化痰解毒、發汗消熱等功效。銅陵姜閣既可用於催芽,亦可用於貯姜,獨具特色,其優點是在孵種期間,經過加溫脫水,姜皮乾燥皺縮,減少了姜塊中的游離水,提高了姜塊內溫度,促進酶的活動,使養分不斷轉化,並殺死種姜表皮附著的一部分病菌及純化姜塊中的病毒,減輕病害的發生,另外貯藏和催芽一次成功,且姜閣貯藏姜種量較大,一個姜閣一次可貯藏催芽種姜達8000-10000kg。

金,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金屬之一,比銅、錫、鉛、鐵、鋅都早。1964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省臨潼縣秦代棟陽宮遺址里發現八塊戰國時代的金餅,含金達99%以上,距今也已有兩千一百年的歷史了。在古埃及,也很早就發現金。

在古代,人類就對銀有了認識。銀和黃金一樣,是一種套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由於銀獨有的優良特性,人們曾賦予它貨幣和裝飾雙重價值,英鎊和我國解放前用的銀元,就是以銀為主的銀、銅合金

陵特銅是古代就已經知道的金屬之一。一般認為人類知道的第一種金屬是金,其次就是銅。銅在自然界儲量非常豐富,並且加工方便。銅是人類用於生產的第一種金屬,最初人們使用的只是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天然單質銅,用石斧把它砍下來,便可以錘打成多種器物。隨著生產的發展,只是使用天然銅製造的生產工具就不敷套用了,生產的發展促使人們找到了從銅礦中取得銅的方法。

鐵是古代就已知的金屬之一。鐵礦石是地殼主要組成成分之一,鐵在自然界中分布極為廣泛,但人類發現和利用鐵卻比黃金和銅要遲。首先是由於天然的單質狀態的鐵在地球上非常稀少,而且它容易氧化生鏽,加上它的熔點(1812K)又比銅(1356K)高得多,就使得它比銅難於熔煉。人類最早發現的鐵是從天空落下來的隕石,隕石中含鐵的百分比很高,是鐵和鎳、鈷等金屬的混合物,在融化鐵礦石的方法尚未問世,人類不可能大量獲得生鐵的時候,鐵一直被視為一種帶有神秘性的最珍貴的金屬。

大通稀散元素之一。在已知的六種固體同素異形體中,三種晶體(α單斜體、β單斜體,和灰色三角晶)是最重要的。也以三種非晶態固體形式存在;紅色和黑色的兩種無定形玻璃狀的硒。前者性脆,密度4.26克/厘米3;後者密度4.28克/厘米3。第一電離能為9.752電子伏特。硒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硒(SeO2)。也能直接與各種金屬和非金屬反應,包括氫和鹵素。不能與非氧化性的酸作用,但它溶於濃硫酸、硝酸和強鹼中。溶於水的硒化氫能使許多重金屬離子沉澱成為微粒的硒化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