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徽章](/img/c/fce/nBnauM3X0QzNxADO1kTM1UDO5ITM1AzM2kDMxADMwAzMxAzL5E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徽章介紹
1939年戰傷獎章(WoundBadge1939),德文為“Verwundeten-Abzeichen1939”。德國戰傷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II)於1918年3月3日設立第一個軍事戰傷章,設立三個級別,級別體現被授於者受傷的次數和傷殘程度。希特勒上台後,內務部發布一個聲明,所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受傷但沒有授於戰傷章的人,可以通過正當渠道獲得。並授於正式證書,而且容許在正式場合佩帶這些獎章。在1939年4月20日,吞併奧地利、捷克和梅梅爾之後,內務部又發布一個公告,所有服役在奧匈帝國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受傷的人也可以獲得這個獎章。事實上這個獎章授於一直到1941年後期。1939年9月1日,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候,希特勒重新設立一個新徽章版本,依舊沿用三個級別,但沒有單獨設立海軍版本,最初利用大量一戰戰傷章,重新衝壓上萬字。這就是所說的第1版或“西班牙”版,儘管僅僅作為“臨時”使用,但這個版本一直使用到1942年。幾個月後,戰傷章第2版本開始發授,這個版本與第1版非常相似,最明顯的區別是M35鋼盔代替以前的M16鋼盔。授於對象是國防軍、武裝黨衛軍和輔助服務組織,在1943年之後,擴大到空襲中受傷的平民。授於數量大約有500萬以上。
徽章技術信息
1939年戰傷獎章是橢圓形,邊緣環繞月桂樹花環,花環底部有個絲帶結,在徽章中心是一個M35鋼盔,鋼盔中心是突起的萬字,後面是一對交叉寶劍,徽章底面布滿突起小圓點,背面是垂直別桿和掛鈎。徽章授予標準
![1939年黑色戰傷章,早期為黃銅片衝壓,戰爭後期材料匱乏改用鋼片,因此後期徽章經常生鏽。徽章表面塗有黑色油漆,並經過消光或半消光處理。徽章中心是M35鋼盔,底面突起小圓點小而有規律,背面凹空,硬模衝壓。帶廠標代碼的很少,僅僅占15-20%。](/img/9/372/nBnauM3X1QTN2kDM4EjM1UDO5ITM1AzM2kDMxADMwAzMxAzLxI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徽章佩帶和授予證書
![1939年黑色戰傷章授予證書,服役在第1重裝備滑雪營第4連隊(4.(Pz.)/s.Ski-Btl.1),受傷在1944年4月15日,於1944年8月25日授於黑色戰傷章,簽名是第1重裝備滑雪營少校指揮官,有部隊印章。](/img/3/9ea/nBnauM3X2ATO3gDOzIjM1UDO5ITM1AzM2kDMxADMwAzMxAzLyI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盤點二戰德國徽章
軍人注重榮譽感,勳章、戰章和紀念章是國家對個人傑出工作的肯定和表彰,是榮譽證章。為反對戰爭,倡導世界的和平,我們來盤點一下二戰德國五花八門的徽章, 作為歷史的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