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重慶市九龍坡區銅罐驛鎮地處九龍坡區西南部,屬主城區,緊靠長江黃金水道,東、南與重慶江津市毗鄰,西靠九龍坡區西彭鎮,北與重慶市大渡口區接壤,全鎮面積23.2平方公里,轄2個社區居委會、7個村委會,總人口2.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萬人,城鎮面積2.53平方公里。
基礎設施完善
鎮內有冬帽、農湯公路等6條公路,2006年按城市幹道標準修建的銅陶公路,建成後距楊家坪僅35公里。鎮內有水廠2個,日供水量達3萬噸;天然氣輸氣管道2條,日供氣量25萬立方米;鎮內及周邊有變電站3座,可供電源15000千伏安。銅罐驛鎮緊靠長江黃金水道,沿江地帶長達7.5公里,在“十一五”期間,將建設銅罐驛港區,實現水運與公路、鐵路運輸相結合,形成倉儲物流中心,預計年吞吐量可達1000萬噸以上。
傳統工業重鎮,存量資產豐富
鎮域內有重慶和邦鹼胺有限公司、重慶康華運輸公司、重慶冬筍輕質建材有限公司、重慶紅恩機械配件有限公司等市、區屬及鄉鎮企業42家,其中以重慶和邦鹼胺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化工企業擁有強大的合成氨、純鹼等化工產品及複合肥的生產能力。鹼胺公司年產30萬噸的高效複合肥項目已獲國家經貿委批准立項,其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在化工行業的帶動下,包裝、運輸行業發展迅速。鎮內工業存量資產多。銅罐驛鎮是傳統的工業重鎮,鎮內有原重慶罐頭食品總廠、重慶市第一建材廠、四川石油管理局重慶化工廠等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但由於經濟體制的轉軌、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數企業處於停、破產狀態,其閒置的廠房、設備、土地等資產逾2億元,生產用地就達600多畝,而且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完善。目前,城鎮周邊1.1平方公里的城鎮拓展區已完成了規劃,可直接用於生產建設。
農業以柑橘為主,柑橘種植歷史悠久
全鎮農業人口1.5萬人,耕地面積12628.9畝,其中果林地7000餘畝,集中於三個村,形成了天然的柑橘園。農業以水果為主,水果以柑橘為主。種植柑橘歷史悠久,被九龍坡區命名為“果文化之鄉”。生產的紅桔曾作為貢品,被清朝康熙賜名為“大紅袍”,在計畫經濟年代作為出口商品遠銷前蘇聯。現全鎮水果年產量為2600噸,其中柑橘2000噸。從1999年開始,每年都堅持舉辦以體驗採摘樂趣為特色的“重慶都市後花園,銅罐驛金秋采果節”。鎮域內有一條貫穿柑橘園的大溪河,是主城區內為數不多的沒有受到工業污染的河流之一。沿河兩岸地勢起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資源較為豐富,適宜農業旅遊開發。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根據區新農村建設的意見,銅罐驛鎮及時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領導小組,制定了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並請有資質的規劃單位對銅罐驛鎮的推進村進行規劃。根據每個村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做到規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並切實可行。黃金堡、大碑村在編制規劃上,突出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特點;著力培育休閒果業、鄉村旅遊及生態產業。新合村,突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特點;著力培育新型工業、房產、休閒度假等產業。建設村,依託城鎮拓展帶動,著力發展三產,側重以商貿、物流為主。突出鄉風文明,社會和諧。
自然景觀得天獨厚,鄉村旅遊業條件成熟
銅罐驛是一座千年古鎮,在古代作為成渝之間的要道驛站起著交通樞紐的作用,有豐富的民間傳說。1954年出土的巴人船棺墓葬和青銅器見證了它是古代巴國的發源地之一。這裡有長江三峽之一的“貓兒峽”及長江奇觀馬腦殼,古有傳謠“金劍斬龍腦,銅罐煨仔雞”,銅罐驛因此得名。鎮內有一座修建於1898年的神學院,1924年,建造了天主教堂,是重慶市第二大教堂。大溪河流域不僅自然風光秀麗,翠竹蔥鬱,還有開鑿於清鹹豐年間的“珞五洞”、“仙女凼”等文物保護單位和民間傳說。在橘園周邊,還有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次臨委會遺址、巴人船棺葬遺址等文物保護單位,也有“冬筍壩”傳說、“龍腦山”除妖等美麗的傳說故事。近年來,銅罐驛鎮立足自身優勢,充分發揮歷史人文景觀豐富的優勢,圍繞“一河”(大溪河)“一園”(桔鄉生態園),把傳統農業轉向發展鄉村旅遊業,呈現出工業與鄉村旅遊業、城鎮與農業協調發展的良好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