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簡介
銅罍
通高35.4厘米 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
此為二號坑Ⅱ式銅圓罍,器型略顯瘦高。器物為方唇窄沿,器口與器頸、腹部皆平直,近底處弧形內收,圈足稍外撇。頸部飾三周凸弦紋,肩外緣補鑄四個卷角簡化羊頭。肩部、腹部及圈足上各有四扉棱,上下對應,將紋飾四等分。肩部與腹部上沿飾象鼻龍紋,腹中部主紋獸面紋的正中起一淺凸棱,主紋兩側系以扉棱為中軸的倒置獸面紋,其下為目雲紋飾帶。圈足飾雙列式目紋。1987年湖北沙市近郊出土的一件銅罍的形態特徵與這件銅罍極為相似,頗具比較研究價值。
銅罍,三星堆遺址出土。
銅罍
通高35.4厘米 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
此為二號坑Ⅱ式銅圓罍,器型略顯瘦高。器物為方唇窄沿,器口與器頸、腹部皆平直,近底處弧形內收,圈足稍外撇。頸部飾三周凸弦紋,肩外緣補鑄四個卷角簡化羊頭。肩部、腹部及圈足上各有四扉棱,上下對應,將紋飾四等分。肩部與腹部上沿飾象鼻龍紋,腹中部主紋獸面紋的正中起一淺凸棱,主紋兩側系以扉棱為中軸的倒置獸面紋,其下為目雲紋飾帶。圈足飾雙列式目紋。1987年湖北沙市近郊出土的一件銅罍的形態特徵與這件銅罍極為相似,頗具比較研究價值。
罍(讀作“雷”)是商朝晚期至東周時期大型的盛酒和釀酒器皿,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形狀,其中方形見於商代晚期,圓形見於商朝和周朝初年。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
簡介 罍的釋義 罍的概述 罍的種類 罍的典故罍的用途同壺相近,都是盛酒或盛水的大型容器。罍的器型始見於商代晚期,流行至春秋中期。其數量並不多,基本形式僅有圓體和方體兩類,前者多而後者較少。
亞醜銅罍是以亞醜銘文為特色的大型盛酒器。
四川博物院鎮館之寶“牛紋銅罍”、“獸面象首紋銅罍”首露真容。專家謝志城如此評價:“這是國寶中的國寶!”獸面象首銅罍參與了“中國記憶----五千年文明瑰寶展”。
基本信息 簡介 紋飾三羊銅罍,商早期(公元前16世紀——前14世紀),通高27厘米,口徑20厘米。 1977年平谷劉家河出土 。斂口,口沿外折,方唇,頸粗短,折肩,深腹,高圈足。
商亞醜銅罍,文物,帶蓋直口,直頸,圓肩,深腹,腹下斂,矮圈足。
戰國蟠虺紋銅罍,1977年平山戰國墓出土。圓口,平折沿,廣肩,鼓腹,平底,圈足。肩部對稱置獸面銜環戰國蟠虺紋銅罍圖兩個,腹上部對稱置素麵豎環耳兩個。頸部...
蟠虺紋銅罍,平山戰國墓出土。頸部飾蟠虺直角勾聯紋帶一周。古樸而典雅、端莊而別致,簡約中有繁複、明朗中有神秘,非常耐人尋味。
概述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