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醜銅罍

亞醜銅罍是以亞醜銘文為特色的大型盛酒器。

銅罍,為大型盛酒器。《爾雅·釋器》註:“罍形似壺,大者受一斛。”罍的器形,始見於商代晚期。罍的數量並不太多,分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寬肩,兩耳,有蓋;圓形罍大腹,圈足,兩耳。兩種形狀的罍一般在一側的下部都有一個穿系用的鼻鈕。罍流行於商末至西周,絕於戰國晚期。
這件銅罍,通高42厘米,口徑13.4厘米,帶蓋直口,直頸,圓肩,深腹,腹下斂,矮圈足。肩部兩獸首環耳,腹下方一側置一獸首鼻鈕。器身最大徑在肩腹交接處,腹壁自此向下斜收成底。通體細雷紋作地,肩飾夔紋,上腹飾渦紋間四瓣目紋,下腹飾垂葉紋。蓋隆起上有瓜棱形鈕,飾三角紋、渦紋間四瓣目紋。蓋內及口內同銘,釋為“亞醜(醜)”,所以稱此器為“亞醜罍”。此器保存完好,表面潤滑光亮,花紋繁縟、細密。造型優美,在中原地區很少見,實為“亞醜”器群中之精品。
歷年來研究者對“亞醜”銘文銅器多有推論:有以“亞醜”銘文為代表的一類青銅禮器乃夏民族的遺族,以“亞醜”為徽號的一支,歷夏、商至周,散居益都一帶,其族即夏禹王室後裔一說。又有所謂“亞醜”銘文,乃古史中有夏斟灌、斟尋二國中斟灌一國的徽號一說,從而論及,益都蘇埠屯“亞醜”墓地為斟灌氏的墓地。還有一種推測,今山東益都發現“亞醜”銘文,是商末諸侯薄姑氏的徽號,今山東益都一帶乃殷末周初時期薄姑國的舊地所在等等。其說不一,尚待考古資料驗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