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耀州區藥王山

銅川市耀州區藥王山位於陝西耀縣城東1.5公里處,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長期隱居之處,因民間尊奉孫思邈為“藥王”而得名。藥王山本名五台山,由5座山巒組成,山巒頂平如台,形如五指,為紀念 醫學大師孫思邈,後人在此修廟、建殿、塑像、立碑,藥王山成為著名的醫宗聖地。遠遠眺望,綠樹叢中,殿宇環山依岩而建,氣勢壯觀迷人。孫思邈(公元581~682年),耀縣孫家源人,早年體弱多病,家境貧寒。少年時開始鑽研醫道藥理,讀經史百字之說,青年時已造詣頗深。學成後曾辭朝廷徵召,長期在家隱居行醫濟人。晚年根據唐代醫藥文獻,蒐集民間治療經驗,結合個人行醫體會,編著醫書。《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是他的力著。在印刷不發達的古代,手抄本廣為流傳,直到宋代才出版了兩書的摘縮本,並傳入朝鮮和日本。這兩本書開創了疾病分類、症候記述、治 陝西耀縣藥王山景色(18張)療方法和藥劑處方,對中國醫學發展貢獻極大。

介紹

位於陝西耀縣城東1.5公里處,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長期隱居之處,因民間尊奉孫思邈為“藥王”而得名。藥王山本名五台山,由5座山巒組成,山巒頂平如台,形如五指,為紀念 醫學大師孫思邈,後人在此修廟、建殿、塑像、立碑,藥王山成為著名的醫宗聖地。遠遠眺望,綠樹叢中,殿宇環山依岩而建,氣勢壯觀迷人。孫思邈(公元581~682年),耀縣孫家源人,早年體弱多病,家境貧寒。少年時開始鑽研醫道藥理,讀經史百字之說,青年時已造詣頗深。學成後曾辭朝廷徵召,長期在家隱居行醫濟人。晚年根據唐代醫藥文獻,蒐集民間治療經驗,結合個人行醫體會,編著醫書。《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是他的力著。在印刷不發達的古代,手抄本廣為流傳,直到宋代才出版了兩書的摘縮本,並傳入朝鮮和日本。這兩本書開創了疾病分類、症候記述、治
陝西耀縣藥王山景色(18張)療方法和藥劑處方,對中國醫學發展貢獻極大。

碑林

藥王山碑林位於陝西省耀縣藥王山(原名磬玉山)。山上建有藥王(古代醫學家孫思邈)廟,廟前五通高大石碑上刻有孫思邈著《千金要方》內容,山上還有紀念孫思邈碑碣百餘通。  藥王山碑林陳列的是北魏、西魏、北周、隋、唐遺像碑,皆系耀州區境內所蒐集,數量之多,價值之高,知名國內外。《魏文朗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像碑》《仇臣生造像碑》《青龍魏碑》 等為稀有之珍品。《張僧妙法師碑》《張六線刻圖碑》等也屬罕見。是研究民族、宗教。風俗、書法等珍貴的史料。  碑林始建於民國 二十五年(1936年),址在耀州區政府西邊,解放後移至區文化館展出。1971年遷到藥王山呂祖廟保存。1989年在原集謀宮廢址建成新館陳列。藥王山碑林被譽為“歷史藝術的燦爛明珠”,是我國石刻之瑰寶。醫方碑碑亭內立置醫方碑五通。《千金寶要》是宋代郭思輯選孫思邈《千金要方》中醫論、醫方及自己臨床有效驗方,彙編成書,計六卷,載方九百餘首。《海上方》為孫思邈蒐集民間單方、驗方,編成七言方歌一百二十一首,一百二十五方。明隆慶六年(1572年)秦王朱守中刻立於此。

石刻

藥王山石刻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耀縣城東1.5公里處,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長期隱居之處,因民間尊奉孫思邈為“藥王”而得名。
藥王山美景(20張)

廟會

藥王山在南北朝時就開始建有佛教寺院,唐朝末年以來,宋、元、明、清各朝,陸續為孫思邈修建廟宇,使藥王山成為寺廟林立、文物豐富的寶庫。藥王山海拔812米,藥王大殿在北邊的山腰上。從山下拾級而上,經過天門,便是雄偉 壯觀的大殿。大殿高22米、寬24米、長57米,依山而立,如同空中樓閣。殿門前聳立著一對鐵旗桿,上面有一幅讚頌藥王高尚醫德和高超醫術的對聯:“鐵桿銅條聳碧霄,千年不朽;銅燒汞煉點丹藥,一日回春。”大殿中央靠山,有明代孫思邈彩色塑像一尊,高3米,白臉長須,身著便服;相貌溫和端莊。塑像上方,有松鶴延年雕畫。塑像背後,有一岩洞,俗稱藥王洞。大殿配殿內,還有扁鵲、倉公、張仲景、華佗等10位古代名醫的彩色塑像,他們都是孫思邈當年研究醫學時尊崇的先師。 孫思邈塑像前面有獻亭,內立30多通石碑 ,上刻藥王山的歷史變遷和歷代文人學士對藥王的頌詩。獻亭東側還有一碑亭,其中《千金寶要》碑由四塊相等石碑組成,刻於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碑刻分六卷,有164頁,拓印後可裝訂成書。碑上的900多副常用藥方,是宋代人郭思從《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書中選的,可稱普及本。另一石碑為《海上方》,上刻衛生常識和常用驗方100多副,韻文記述,便於記憶。《千金寶要》四字取自孫思邈原書用語:“人命至貴,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海上方》一名源自民間傳說,相傳孫思邈救過東海龍王的太 子,老龍王感恩不盡,將宮中珍藏的《海上仙方》贈與孫思邈。大殿東邊有一陳列室,展出歷代印刷的孫思邈著作的版本,還有1985年日本出版的《千金翼方》。孫思邈被人尊為藥聖,藥王。舊日,每逢農曆二月二日,這裡有廟會,前來燒香磕頭的男女老少不計其數,他們之中有獻祭麵塑的,有取神水的,祈望百病脫身,健康長壽。在藥王洞內,刻著全國各地藥王廟的石譜,凡石譜上刻有名字的藥王廟,每年二月二日之前,都要到這裡取神水。耀縣藥王山保留有金、元、明、清諸代建築近200間,除藥王廟,還有靜應廟,院中有唐代古柏一株,周長3.9米,相傳為孫思邈所植。院東南有一塊平地,叫檢藥場,相傳為孫思邈在這裡檢曬過中藥材。藥王廟建築以金、元建築尤為可觀,特別是元殿中尚有大型元代壁畫兩幅,至今基本完好,為國內少見。藥王大殿東約200米左右,有一處“摩崖造像”共有8個大小不同的佛龕,有佛像43尊,據清代重修碑記載,這 里的造像是由殿宇改造而成的,其中有一龕觀音立像,高1.8米,姿態優美,肌肉豐潤,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從作風上看,屬隋代作品。另有金代和明代坐佛各一龕,其餘均系唐代作品。這批 造像有浮雕、有圓雕,大者高達丈余,小者不過1尺,形象生動,雕刻細膩,線條流暢,肌肉感強,表情和悅可親,是關中渭北有名的古代石刻藝術。藥王山的造像碑和歷代名碑,也是一筆珍貴的歷史文物。現保留有北魏至唐代各類造像碑石100餘通,有被稱為北魏造像之始的《魏文朗造像碑》(公元424年);有被譽為“三絕”的《姚伯多兄弟》等造像碑卜還有許多反映宗教音樂、經變,以及其他內容的碑石,為從事宗教研究、民族史研究和雕刻藝術提供了難得的史料。歷代名碑等150多塊,其中見諸各家金石著錄的近30塊。有著名的《張僧妙法師碑》(碑即《宋徽宗題椿慧龍章雲篆詩碑》北宋)。這些碑石存放在藥王大殿西側的五室一廊中,號稱耀縣碑林。藥王山集山川風光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文物勝跡豐富多彩,是關中渭北有名的遊覽勝地。1961年藥王山石刻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整修的藥王山,堪稱古代藝術陳列館和古代醫學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