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銀魚是淡水魚,見於東亞鹹水和淡水中,在中國被譽為美味。體細長,似鮭,無鱗或具細鱗,長約七至十厘米,很少長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魚。銀魚因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而得名。其產於長江口,俗稱面丈魚、麵條魚、冰魚、玻璃魚等。以太湖銀魚為代表。早在明代時松江鱸魚、黃河鯉魚、長江鰣魚,並稱中國四大名魚
銀魚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918年在巴拿馬國際名產會上被列為世界名產之一。據清《巴陵縣誌》記載:"銀 魚產洞庭湖岳陽君山水域,中外名產矣。"其體態呈圓條狀,長約1至3寸,眼露黑點,沒有鱗片,銀白透明,堪稱淡水魚中的上品。銀魚的來歷,有一個美妙而神奇的傳說。相傳王母娘娘因孫悟空偷了她的蟠桃,氣得兩眼冒金花。成天無精打采,披頭散髮,不幸將頭上兩根銀簪掉落在洞庭湖裡,化成一對銀魚,潔如水晶白如銀,體形細小而透明,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銀魚的始祖。
銀魚不但肉質細嫩,而且含蛋白質豐富,並具有滋陰補腎之功能。食時,一般將鮮銀魚取熟豬油煎炒或以素肉、雞蛋烹湯,或用銀魚煮冬粉,是味道鮮美的佳肴。銀魚曬乾後,摻湯和煎炒也各有特色。唐代白居易有感於此,作詩以贊:"庭前供白子,天然三寸長",他所說的"白子"就是銀魚。從而可見小小的銀魚從唐代起就成為了席上珍品。傳說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多次品嘗銀魚。銀魚一般喜歡在水淺草多的湖水裡生活,岳陽為主產區之一。在君山、城陵磯一帶湖中,湖洲平坦,水草鮮美,很適宜銀魚的生長。銀魚的繁殖過程很奇特。它產卵在數九寒冬的湖面冰雪之上、卵子隨冰雪溶化呈現出涼粉狀,晶瑩透明,浮於水面、到次年開春氣溫回升,它才開始孵化,直到五月份才尾成魚。由於生長緩慢,所以產量不高,價格也很昂貴
形態特徵
銀魚,體細長,近圓筒形,後段略側扁,體長約12厘米。頭部極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長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頜等長;前上頜骨、上頜骨、下頒骨和口蓋上都生有一排細齒,下頜骨前部具犬齒1對。下頜前端沒有聯合前骨,但具一肉質突起。背鰭Ⅱ11~13,略在體後3/4處。胸鰭8~9,肌肉基不顯著。臀鰭Ⅲ23~28,與背鰭相對;雄魚臀鰭基部兩側各有一行大鱗,一般為18~21個。背鰭和尾鰭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鰭。體柔軟無鱗,全身透明,死後體呈乳白色。體側各有一排黑點,腹面自胸部起經腹部至臀鰭前有2行平行的小黑點,沿臀鰭基左右分開,後端合而為一,直達尾基。此外,在尾鰭、胸鰭第一鰭條上也散布小黑點
人工孵化技術
銀 魚是名貴的小型經濟魚類,適合在較大水域生長,近幾年北方的大中型水庫養殖不少。它冬季產卵,適宜水溫為0℃~8℃。其人工孵化技術如下:
一、準備工作
準備50毫升、200毫升量杯各2個,200毫升、500毫升量筒各3個,滴定管、吸球各5個,鑷子、剪刀各5把,溫度計2支,托盤4個,天平1台,孔雀石綠50克,食鹽20千克。140厘米×20厘米受精袋若干,材料用6絲聚乙烯薄膜。建造規模為1.2米×2米×0.2米孵化池若干個,用磚砌成,然後鋪上聚乙烯薄膜,用濃度為15%的食鹽水消毒。
二、捕撈親魚
銀魚在北方地區一般12月中下旬性成熟,當成熟個體達到30%時開始人工受精。捕撈親魚,用網目1.8厘米~2.2厘米的刺網。捕撈區域一般在水深2米左右,底質為沙礫的地方。
三、人工授精
(1)親魚雌雄鑑別。 雌魚,透過其透明的腹部可見成熟的卵粒排列於腹腔。腹部膨大,輕按腹部,卵粒外流。雄性鰭條較粗大,精巢只有一個且較小,近泄殖腔處有白色輸精管。成熟好的雄性,心臟處呈紅色。 (2)人工授精。 用乾毛巾將親魚擦乾,放入托盤。取受精袋,折成筒狀,用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夾住受精袋,然後取雌魚,拎起頭部,右手拇指和其餘四指合攏,拇指輕按雌魚腹部,把卵擠入受精袋。再用右手倒拿雄魚,魚頭指向手臂,臀鰭離開魚卵1厘米,將精液擠出,把雄魚體放在魚卵上。在受精袋中加入30毫升0.7%生理鹽水,抓住袋口上下搖動使其充分混合。將受精袋充滿空氣,再用橡皮筋紮好口,靜放30分鐘。然後取出受精袋內的雄魚,再加入過濾後的河水100毫升,靜置等待放入孵化池。
孵化與管理
(1)在孵化池內加入過濾後的水至水深5厘米~7厘米,剔除受精袋中不成熟的卵塊和雜質,然後把受精卵放入孵化池內,密度為50萬粒/平方米。 (2)每天早晨用吸管剔除未受精的死卵。 (3)每天換過濾後的水1/2~1/3,水溫差不超過1℃。 (4)兩天后,用濃度為0.1×10—6的孔雀石綠藥浴魚卵半小時。未受精卵泛白漂浮上層,受精卵下沉快,透明晶亮,在下層。一般6天~8天完成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