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槍效節都

銀槍效節都,也稱銀槍效節軍。為後梁時期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的私人護衛部隊,是五代時期最有戰鬥力的軍隊,因兵士的武器為長槍而得名。楊師厚去世後,該部隊歸李存勖,至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被剿滅。

創建歷史

乾化二年(912),梁太祖朱溫北征,師厚破棗強,授鎮、定諸軍招討使,屯魏州(今河北大名)。楊師厚覬覦魏博多時,只是畏懼朱溫的威嚴而不敢輕舉妄動。等到朱溫被其子朱友珪殺死之後,楊師厚於梁開平五年殺魏牙將潘晏、臧延范,逐出節度使羅周翰。指揮使趙賓反叛,夜率部軍擐甲,俟旦為亂。師厚以衙兵圍捕,賓不能起,乃越城而遁;師厚遣騎追至肥鄉,擒其黨百餘人,歸斬於府門。朱友珪篡位,任楊師厚為魏博節度使。“矜功恃眾,擅割財賦,選軍中驍勇,置銀槍效節都數千人,給賜優厚,欲以復故時牙兵之盛”。據《清異錄》云:“槍材難得十全,魏州石屋材多可用,楊師厚時,銀槍效節都皆采於此”。可能因槍的材質較好,故稱銀槍。

創建原因

無論是田承嗣,還是楊師厚,其設定牙兵的主要目的都在於“自衛”,用於侍衛,因而牙兵的主要職能便是“番上節度使牙門宿衛”。這是由於節度使們擔心被部下幹掉,所以養了很多私人武士,以此自衛,也用來震懾其他有野心的大將(唐末五代節度使被殺的不在少數),節度使以牙軍控制在軍隊,使得軍隊服從於其一人。又因牙兵兵員為軍中“魁偉強力者”,驍銳善戰,且待遇優厚,此軍遂成為魏博最精銳的部隊。因此,與其“宿衛”職能相輔聯,牙軍還具有擁輔節帥控制牙外兵和境內其他支郡的職能。比如,楊師厚深識“時魏恃牙兵,其帥得以倔強”[5](P236)的道理,在控領後梁禁軍後又置牙兵,此舉不能不含有他力圖依恃牙兵力量來加強對禁軍控制的意圖。牙兵是從“牙旗”一詞引申出來的,牙通衙,古代大將出鎮,例建牙旗,仗節而行,因而他們的官署稱牙,後作衙。唐朝節度使是獨鎮一方的將帥,他們出鎮,賜雙旌雙節,行則建節,樹六纛。援古例稱官署為牙,稱所樹之旗為牙旗,稱所居之城為牙城,所居之屋為牙宅,稱朝見主帥為牙參,稱所親之將為牙將,衛隊為牙隊,而親兵則稱牙兵。

牙兵最早乃為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所設,田承嗣在魏博擁兵十萬,擇矯健強力者萬人,號牙兵。這就是牙兵史上最為有名的魏府牙軍,時雲“長安天子,魏府牙軍。”進入五代十國,牙兵制度則被推進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部隊歸屬

楊師厚卒,末帝懼魏博牙兵驕橫難制,便割天雄軍相、衛、澶三州別為昭德軍,以張筠為節度使。魏、貝、博三州仍為天雄軍,以賀德倫為節度使,以分魏博牙軍勢力。魏州牙兵不從,牙將張彥煽動牙兵說:“朝廷以我軍府強威,設法殘破之。況我六州舊為藩府,未嘗遠出河門,一旦離親戚,去鄉里,生不如死”,發動兵變。逼其上復魏博六州之地,末帝不從,李存勖以極大的智勇,殺死張彥等為首七人,兵不血刃,占領魏州,將銀槍效節軍八千人置於自己麾下,號帳前銀槍都,以為親軍,皆勇悍無敵。夾河之戰。實賴其用,屢立殊功成為一支極其勇悍的親軍勁旅,在對後梁作戰中得其死力,功勳卓著。以李建及為帳前銀槍都大將。胡柳陂之戰時,梁軍賀環結陣而來,晉軍驚潰,周德威不能制止,父子皆戰死。李存勖只好據高丘收散兵。陂中有土山被賀環引軍占領。李存勖對將士說:“今日得此山者勝,我同你們一起奪取它。”即引騎兵先登,李從珂與銀槍大將李建及率銀槍軍繼進,遂控制制高點,入夜,李嗣昭、李建及率銀槍軍大呼陷陣,梁軍大敗。

這支號為“銀槍效節軍”的牙兵隊伍一直傳延至後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此年,為牙兵所制的節帥趙在禮陰通後唐明宗,出效節九指揮北戍盧台,後乘亂將此軍聯同其在營家屬“並全門處斬”,史載“永濟渠為之變赤”[1](P9004)。我們稱此支日楊師厚系牙兵。經此殺滅之禍後,“魏之驕兵,於是而盡”[5](P508)。此後,魏博牙兵跋扈之跡在史籍記載中便很少見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