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洋

鈞洋

鈞洋,原名張懷群。甘肅涇川人,西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生學歷,1979年至今已出版著作37部1000萬字,其中有關西王母祖祠聖地、大雲寺佛祖舍利供養聖地、涇河百里石窟長廊、西王母民俗、西王母地望與人望、台灣涇川西王母朝聖之旅等文化遺產類論著和文學作品21部;編注集16部。擔任學術顧問(採訪)的電視專題片21部在央視等台播出。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甘肅省民俗學會副會長、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涇川西王母民俗學會理事長、蘭州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兼﹚、台灣中華道教文化研究學院教授、海峽兩岸西王母論壇西王母文化研究首席專家、西王母研究院院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鈞洋鈞洋
鈞洋,甘肅涇川人,西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生學歷,1977-1983年當工人,1984-1996年涇川縣文化館館員,1997年10月-2011年10月任涇川縣政協副主席、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今日涇川報執行總編輯、平涼市政協常委、平涼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2011年10月後任平涼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涇川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79年至今已出版著作37部1000萬字,其中有關西王母祖祠聖地、大雲寺佛祖舍利供養聖地、涇河百里石窟長廊、西王母民俗、西王母地望與人望、台灣涇川西王母朝聖之旅等文化遺產類論著和文學作品21部,600萬字;編注集16部﹐458萬字。擔任學術顧問(採訪)的電視專題片21部在央視等台播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甘肅省民俗學會副會長、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涇川西王母民俗學會理事長、蘭州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兼﹚、台灣中華道教文化研究學院教授、海峽兩岸西王母論壇西王母文化研究首席專家、西王母研究院院長。曾獲國家藝術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編纂工作先進工作者獎﹐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藝術科學國家重點項目《中國諺語集成》文藝集成志書編纂成果個人三等獎﹐甘肅省曲藝新作評獎二、三等獎﹐《飛天》詩歌散文大獎賽二、三等獎﹐甘肅省民間文藝十年獎、第三屆甘肅民間文藝百合花獎·首屆學術理論獎二等獎、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第七屆敦煌文藝獎、海峽兩岸西王母論壇西王母文化研究終身成就獎。

主要作品

編注集

張懷群鈞洋
見夜(散文集/敦煌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版/20萬字)
動性(散文集/敦煌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版/13萬字)
涇州之秘(長篇紀實文學/敦煌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版/17.5萬字)
涇川小吃錄(散文集/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11.8萬字)
你的造化(散文集/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12.4萬字)
張懷群散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6月版/45萬字)
放飛新思絮(隨筆集/合作/華夏出版社/2001年9月版/40萬字)
靜靜的汭河(中短篇小說集/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11萬字)
回中之旅(詩集/1991年11月版/9萬字)
涇川與世界遺產:西王母聖地(張懷群作品集?文論卷/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1月/40萬字)
遺產的隴東(張懷群作品集·民俗隨筆卷/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1月/17萬字)
千年萬里(張懷群作品集·遊記隨筆卷/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1月/24萬字)
女兒山(張懷群作品集·劇本卷/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1月/15.4萬字)
涇州寫真(張懷群作品集·紀實文學卷/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1月/30萬字)
張懷群西王母文化研究文選﹙《崆峒學.專刊》2009年第3期/20萬字﹚
聖地涇川·西王母祖祠聖地﹙論著﹚
聖地涇川·佛祖舍利供養聖地﹙論著﹚
聖地涇川·地望與人望﹙論著﹚/﹙甘肅文化出版社/2009年10月/105萬字﹚
涇川小吃錄散文集/敦煌文藝出版社/2010年12月版/27萬字)
絲綢之路上的世界遺產﹒涇川文化遺產錄(論著/合作/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6月版20萬字)
台灣--涇川西王母朝聖之旅20年(紀實文學/九州出版社/2011年10月版/57.6萬字)
西王母民俗錄(隨筆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51.6萬字)
夢幻西王母(創意作品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40萬字)
大不過心(詩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33.4萬字)
回去和到達一樣遙遠(詩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24萬字)
翅膀上的地球(詩集/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版/25萬字)
涇川百里石窟長廊圖解﹙論著/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60萬字﹚

涇川民間故事(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甘肅卷/1991年7月版/37.5萬字)
涇川民間諺語(中國民間諺語集成甘肅卷/1998年6月/20萬字)
涇川歌謠(中國歌謠集成甘肅卷/1998年6月/15萬字)
回中詩選(西王母文藝叢書/1992年8月版/19萬字)
中國西王母萬碑林入刻作品大典(書法集/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7月版/85萬字)
涇川與西王母(文論集/合作/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8.2萬字)
涇川與古今名人(傳記文學集/合作/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9.5萬字)
涇川古今散文選(合作/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12萬字)
甘肅涇川與西王母文化(’99涇川海內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話)學術研討會文論集/國際華文出版社/2001年8月版/93萬字)
涇川文史資科選輯(五)(2005年10月/20萬字)
中華佛都.涇州大雲寺(編撰集2005年7月/5萬字)
農村娃娃要活知識﹙主編集/2009年4月/18萬字﹚
涇川縣政協簡史﹙主編/2009年12月/60萬字﹚
涇川文史資科選輯(一至四合訂本)(主編/2009年12月/19萬字)
涇川文史資科選輯(六)(主編/2010年12月/17萬字)
涇川文史資科選輯(七)(主編/2011年10月/20萬字)

電視片

涇川百里石窟長廊﹙上﹚【本集顧問】
中央電視台-4國寶檔案2009年11月30日播出
涇川百里石窟長廊﹙中﹚【本集顧問】
中央電視台-4國寶檔案2009年12月1日播出
涇川百里石窟長廊﹙下﹚【本集顧問】
中央電視台-4國寶檔案2009年12月2日播出
重修回山王母宮頌碑【本集顧問】
中央電視台-4國寶檔案2009年12月3日播出
鎮海寺碑【本集顧問】
中央電視台CCTV-4國寶檔案2009年12月4日播出
涇川訪古·西王母傳奇﹙一﹚【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風景線2009年3月播出
涇川訪古·西王母傳奇﹙二﹚【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風景線2009年3月播出
涇川訪古·探秘大雲寺﹙一﹚【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風景線2009年3月播出
涇川訪古·探秘大雲寺﹙二﹚【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風景線2009年3月播出
涇川訪古·尋蹤百里石窟長廊﹙1﹚【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風景線2009年3月播出
涇川訪古·尋蹤百里石窟長廊﹙2﹚【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風景線2009年3月播出
夢縈西王母【採訪】甘肅電視台.文化頻道2006年播出
走進神秘的完顏部落﹙1-6集﹚【採訪】甘肅有線電視台.2005年播出
南石窟寺【採訪】甘肅電視台.絲綢之路2001年播出
西王母祖廟【採訪】甘肅電視台.絲綢之路2001年播出
涇川民俗【採訪】甘肅電視台.絲綢之路2001年播出
國寶故事》之“甘肅省涇川大雲寺舍利”【釆訪】央視國際2005年5月1日播出
地宮密碼》【學術顧問】甘肅衛視文化頻道2011年9月播出
《揭秘涇川大雲寺》【採訪】甘肅衛視.中國西北角.2012年10月26日播出
《涇川大雲寺,千粒佛舍利,震驚世人》【視頻】【釆訪】人民網解密:2013-06-30,18:40:07播出

作品評論

陶立璠
陶立璠教授電郵:看到厚厚的三部著作,我幾乎驚呆了,聖地涇川有如此深厚的歷史文化在你的筆下升華,一定留在案頭仔細拜讀。這樣的好書應該推薦給更多的讀者!
2010年1月11日
張新鷹
張新鷹:評《聖地涇川》電郵
懷群主席:您好!感謝您寄來的大作!中國各地就是因為有您這樣的許多熱愛桑梓的文化精英,我們的民族文化根基才難以動搖。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是靠浮在上層喊口號、作動員,而是要依賴對"地方記憶"的保持與挖掘,依賴眾多草根民眾在與他們生活在一起的鄉土社會知識分子的啟發引領之下,自覺地對自身文化生存環境加以維繫、保護和提升。非常欽佩您所做的一切!今後如果再有機會到涇川,一定好好向您請教,並當面向您表示敬意!
2009年11月19日
﹙張新鷹:中國宗教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國家出版工程項目《中華大藏經.續編》副主編,編審﹚
黃石城
台灣黃石城電郵
張會長懷群兄道鑒:
承惠贈大作《聖地涇川》一套(三冊),實不敢當,精闢立論,是一部非常珍貴經典之作,將一一來拜讀,謹函申謝,敬頌時祺
2009/12/01
魏海峰
鈞洋(右)鈞洋(右)
魏海峰部落格文章:《聖地涇川》,一個世紀裡涇川最響亮的歷史回聲
當三本上百萬字的涇川地方文化資源論集以浩浩蕩蕩的姿態堅硬地鋪設在眼前的時候,讓人心頭不禁為之一振。直覺告訴我,這大概是這個歷史時期--不,以今日為軸心的一個世紀裡涇川最響亮的歷史回聲了。
《聖地涇川--佛祖舍利供養聖地》、《聖地涇川--西王母祖祠聖地》、《聖地涇川--地望與人望》是張懷群主席繼1999年涇川海內外西王母文化(神話)學術研討會編撰推出《甘肅涇川與西王母文化》之後,再次推出的又三部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集成巨卷。至此,他的著述已達25部,物化成與身體得以比肩的數字高度。
這十年,對於正值文藝生命黃金期、且有著他人無法企及的勤勉自勵屬性的主席而言,無疑上演了輝煌璀璨的一幕華章。
過去的十年里,西王母文化研究(不僅僅局限於涇川地域)由混沌走向清晰。《聖地涇川--西王母祖祠聖地》中,主席的開篇之作《西王母五論》抓住了進入西王母這個複合型文化實體通道的把手,使隱密在歲月深處的西王母以民族(人類)、神話、道教(宗教)、民俗、文學等不同的展示方式,攬著千年前的太陽光線深入學者和大眾視野,令諸多蒙昧的眼睛為之一亮。作為涇川籍的西王母文化研究者,主席不僅立足於涇川考察,研究半徑更輻射向廣闊地域和歷史縱深,以有為的知與行還原了涇川與西王母的親密擁抱和華夏與西王母的深情相依,成為破解西王母文化密碼的國內高手之一,從而被蘭州大學特聘的宗教學教授。
今天,文化資源爭奪的背後是經濟競爭的居心。而根植在涇川大地上的文化資源,正是有了張主席們的拂撣,才浮出黃土,光鮮照人。《聖地涇川--佛祖舍利供養聖地》的敘事中,一身破敗的百里石窟長廊在主席的攙扶下,從涇河川起身,帶著歷史的塵埃搭乘信息社會的高速列車,向世界宣講了佛教在涇川的興盛。遮蓋著的佛祖舍利之光在他的提議下被拂去歷史塵封,漸露真容並煥發華彩。在被學術界排名第一的大雲寺佛寶地宮原址上,拔地而起幾近百米高度的大雲寺佛祖舍利塔,將會隨著佛祖舍利的回歸折射出涇川旅遊經濟發展的高度。
元代以後從歷史深處走向迷失的女真民族,以原生態的姓氏及生活方式重現在數百年後的涇川,《聖地涇川--地望與人望》書中所解密的"關內最大的完顏住區",再次宣示了古涇州神秘豐厚的歷史言說。在該書中,"涇川人"、周穆王秦始皇李商隱、滕子京、左宗棠、于右任等上百位人物為切點的歷史物事風雲際會在涇州的時空舞台上,闡述著事發時與涇川的溫柔情懷,給時至今天還毫無思想準備的涇川人上演了一場驚心怵目的文化饕餮大餐。在一個地域內,能如主席一樣具有如此宏大敘事能力的地方文化研究者我以為並不多。
文化研究轉換為經濟成果是一個複雜的化合過程,也是當今社會文化領域最大的價值追求。在文化涇川的層面上,主席已然立起了一個盪氣迴腸的架構。撫思張主席那些走出文本、已紮根涇川大地、初具稜角的文化經濟胚胎和幼苗,則完全可以令涇川人為之小規模狂歡。
我相信,《聖地涇川》叢書作為一個世紀裡涇川最響亮的歷史回聲,將會在更大範圍內唱響涇川,唱響隴原,唱響一個地域的華夏文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