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鈍頭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farinosum Levl.
命名來源:(雲南植物研究)【Fedde. Repert. Sp. Nov. 13: 340. 1914】
中國植物志:57(2):155
亞組中文名:銀葉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Argyrophyll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約1—2米;幼枝粗壯,花序下的枝直徑約4--5毫米,幼叫有淡灰色厚絨毛, 以後逐漸脫落至無毛。 葉常5—7枚密生於枝頂,節質,倒卵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5--8厘米,寬2—3厘米,先端鈍尖或近於圓形,基部楔形,上面綠色,光滑無毛,但有明顯的皺紋,下面布乳白色至淡棕色的厚毛被,上層毛被綿毛狀,下層毛被薄而緊貼,中脈及側脈均莊上面下陷, 在下畫隆起, 側脈12—14對;葉柄粗壯,長約1厘米,上面平坦,下面圓柱狀,被乳白色絨毛。頂生總狀個形花序,約5--6花;總軸短,錐形,長約5毫米,被絨毛;花梗長約1--1.5厘米,被乳白色至褐色厚絨毛;花萼小,5裂,裂片為三角形小齒,被紅棕色毛;花冠鍾狀,長約3—3.5厘米,乳白色,外面無毛,內面在基部被短絨毛,5裂,裂片圓形,長約1厘米,寬約1.5—2厘米,有凹缺;雄蕊10,長1 5--2.5厘米,花絲在下部被短柔毛;子房卵圓形或柱狀卵圓形,長5—7毫米,被淡棕色厚絨毛及分枝毛,花柱無毛。果未見。產地分布
產雲向東北部、金沙江沿岸。生於誨拔3200米的山坡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巧家藥山。
本種提示
本種與繁花杜鵑R.floribundum Franch.及皺葉杜鵑R.Denudatum Levl.十分相近,但是本種葉片較小,長僅5--8厘米,先端鈍圓,子房有淡棕色厚絨毛及分枝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