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之道,源於“砭石”。所謂砭石,就是用石針扎皮肉治病。《山海
經》云:“西山之玉,可以為砭。”
針灸甲乙經/卷五/針道第四
夫針之要,易陳而難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未睹其病,惡知其原。刺之微,在速遲。粗守關,上守機。機之不動,不離其空,空中之機,清靜以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者,叩之不發。知其往來,要與之期。粗之暗乎,妙哉上獨有之也。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迎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迎而隨之,以意和之。針道畢矣。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菀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大要》曰∶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言其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後與先,若存若亡。為虛為實,若得若失。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瀉曰迎之。迎之意,必持而內之,放而出之。排揚出針,疾氣得泄。按而引針,是謂內溫。血不得散,氣不得出。補曰隨之。隨之意,若忘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環,去如絕弦。令左屬右,其氣故止。外門已閉,中氣乃實。必無留血,急取誅之。持針之道,堅者為實,(《素問》注作寶)。正指直刺,無針左右。神在秋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脈,刺之居。視之獨滿,切之獨堅。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濁氣在中,清氣在下。故針陷脈則邪氣出,針中脈則濁氣出,針太深則邪反沉,病益甚。故曰皮肉筋脈,各有所處。病各有所舍,針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無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是為重病,病益甚。取五脈者死,取三脈者 。奪陰者厥,奪陽者狂,針害畢矣。
知其所苦。鬲有上下,知其氣之所。先得其道,布而涿之(《太素》作希而疏之),稍深而留之,故能徐入之。大熱在上者,推而下之,從下上者,引而去之,視前痛者,常先取之。大寒在外,留而從之。陰陽皆虛,火自當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過於膝,下陵三里,陰絡所過,得之留止,寒入於中,推而行之,經陷下者,即火當之。結絡堅緊,火之所治。不知其苦,兩蹺之下,男陽女陰,良工所禁,針論畢矣。凡刺虛者實之,滿者泄之,此皆眾工之所共知也。
若夫法天則地,隨應而動,和之若響,隨之若影,道無鬼神,獨來獨往。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臟已定,九候已明,後乃存針。眾脈所(《素》作不)見,眾凶所(《素》作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虛實之要,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間不容 。手動若務,針耀而勻。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伏如橫弩,起若發機。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
黃帝問曰∶願聞禁數?岐伯對曰∶髒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里,脾為之使,胃為之市。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傍,中有志心(《素》作小心)。順之有福,逆之有咎。瀉必用方(《太素》作員)。切而轉之,其氣乃行。疾入徐出,邪氣乃出。伸而迎之,搖大其穴,氣出乃疾。補必用員(《太素》作方),外引其皮,令當其門。左引其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用針之要,無忘養神。瀉者以氣方盛,以月方滿,以日方溫,以身方定,以息方吸而內針,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針,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針。補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滎,復以吸排針也。必知形之肥瘦。營衛血氣之衰盛。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形乎形,目瞑瞑。捫其所痛(《素》作問其所痛),索之於經,慧然在前,按之弗得,不知其情,故曰形。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光,慧然獨覺,口弗能言,俱視獨見,象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三部九候為之原,九針之論不必存。凡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針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為。刺之要,氣至而效,效之信,若風吹雲,昭然於天,凡刺之道畢矣。節之交,凡三百六十五會。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一其形,聽其動靜,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氣至而去之。凡將用針,必先視脈氣之劇易,乃可以治病。
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而用針者反實其外,是謂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靜,治之者輒反其氣,取腑與膺。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而用針者反實其內,是謂逆厥。逆厥則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刺之害,中而不去則精泄;害中而去則致氣;精泄則病甚而 ,致氣則生為癰瘍。刺針必肅,刺腫搖針,經刺勿搖,此刺之道也。刺諸熱者,如手探湯;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刺虛者,刺其去;刺實者,刺其來。刺上關者,KT 不能欠;刺下關者,欠不能KT 。刺犢鼻者,屈不能伸;刺內關者,伸不能屈。病高而內者,取之陰陵始矣。
相關詞條
-
氣道針經
《氣道針經》是2006年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仿佛。
簡介 目錄 -
針道摸象
《針道摸象》,作者:王文德,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於2011年出版,本書分九章,理法方穴術皆有涉獵。
內容簡介 目錄 -
針灸針
針灸針最早的雛形是針石。針砭治病在殷商甲骨卜辭中就像一個人手持尖銳器具,治療病人腹病疾病。殷商至西周針刺治療,或者用的是砭石,隋代醫家全元起認為:“砭石...
基本信息 詞條溯源 針灸療法 -
靜脈留置針
靜脈留置針(vein detained needle)的套用是臨床輸液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減輕嬰幼兒因頭皮針反覆穿刺帶來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減輕臨床護士的工作量。
一、操作規範 二、注意事項 三、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之探討 -
多針道緯編圓機
針道數為3個以上的“緯編圓機”。分單面和雙面兩大類。雙面多針道緯編圓機上針和下針的針道數可以不同,常用的為上針2針道,下針4針道、5針道或6針道,上下均為4針道者較少。每個針道的“三角”通常有成圈三角、“集圈三角...
-
羅建明[重慶建明針刀醫學研究所所長]
羅建明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是一名醫生,從事針刀醫學。
簡介 相關報導 相關文章 醫學論文(部分) -
太乙神針
太乙神針針灸書。1卷。按人佚名。約成書於18世紀中(消:雍正年間)。又稱大乙針。是在藥卷灸法的·種形式即雷火(神)針的基礎上.調整了原來的處方而重新命名...
基本內容 基本概述 -
針姓
2、魯國有姓針的,古代家族在魯郡。 2.針建東男,1960年5月出生,山西沁源人。 7、針繼仁先生針繼仁,字卓山,中醫師。
姓氏起源 分布情況 歷史名人 天南地北針姓人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