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與氣功

針灸與氣功

《針灸與氣功》是2008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諸葛連祥、何學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針灸與氣功都是以中華源遠流長的經絡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本書對針灸與氣功的起源和發展以及操練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使讀者在了解中國傳統醫藥文化的同時又獲得了許多實用的醫藥與養生知識。

作者簡介

諸葛連祥(1912—1999),雲南中醫學院中醫教授,雲南省榮譽名中醫。曾任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專科委員、全國血吸蟲病研究委員、雲南省消滅血吸蟲病技術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雲南省中醫學會理事會顧問等。主要著作有《中醫治療肝炎經驗》(該文被收入中美日意英俄各國專家合撰的《肝病治療學》一書)、《(金匱要略)論外濕的臨床意義》、《論(金匱要略)胸痹病的特點及臨床意義》、《晚期血吸蟲病十種類型辨證論治》、《辨證論治白塞氏綜合症一例報告》、《狐惑病治驗》等。

目錄

上篇

第一章 針灸的特點

第二章 針灸的起源和發展

第一節 針灸的起源

第二節 針灸的發展

第三章 針灸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經絡和針灸

第二節 經絡的主要內容

一、十二經脈

二、十二經別

三、十二經筋

四、十二皮部

五、奇經八脈

第三節 腧穴和針灸

一 、經穴

部分章節

上篇

第三章 針灸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經絡和針灸

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串上下的徑路。它是各個同類性能的腧穴在生理上、病理上起反應作用的聯綴系統。

經絡包括經脈和絡脈。“經”,是全身營衛氣血的主要通路,它們貫串人體的上下,溝通身體內外,是經絡系統的主幹。

每一條經脈分屬於某一具體臟腑,有一定的循行路線,並有一定數目的穴位。“絡”,有網路的意思。絡是經的分支,它們在人體內縱橫交錯,把經與經聯繫起來,如同一個網一樣,網路整個人體,通達全身。

經脈與絡脈,它們的實質與功能完全是一樣的,只是相比較之下,二者有這樣的細微差別:經脈是主幹,較粗大,分布於人體較深的部位,數量少而可計數,絡脈是分支,較細小,它們分布於人體較淺的部位,數量多而不可計其數。

經絡和臟腑在生理上和病理上都是息息相關的。經絡把人體內的臟腑和體表的各組織器官聯繫成一個有機體,起著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統一和協調的作用。它們的具體作用有兩大方面:第一方面是運行氣血營衛。人體的活動能力、生命機能,主要依靠氣血的周流。而氣血正是通過經絡來傳送的。《靈樞·本髒篇》曾對經絡的這一作用,有過清楚的說明:“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第二方面,經絡有傳變疾病的作用。經絡既是體內臟腑和外部體表相聯貫的通路,因-而它就能夠把外部病邪傳遞入體內,反過來,它也能把內臟的病變反映到體表,在其所屬的經絡循行的部位表現出相應的症狀來。因此,《靈樞·經脈篇》在強調經絡的這一作用時指出;“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針灸治病就是根據經絡的這些作用,通過針刺或灸灼與內臟有關的穴位,刺激和調整經絡的功能,使氣血通調,陽平陰秘,收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