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解毒湯

金黃解毒湯

淡竹葉6克,薄荷梗6克,青蒿梗6克,鮮荷梗15克,北沙參6克,麥冬6克,鮮石斛9克,知母6克。 將淡竹葉6克,薄荷梗6克,青蒿梗6克,鮮荷梗15克,北沙參6克,麥冬6克,鮮石斛9克,知母6克加水煎制。

配方

淡竹葉6克,薄荷梗6克,青蒿梗6克,鮮荷梗15克,北沙參6克,麥冬6克,鮮石斛9克,知母6克。

製法

將淡竹葉6克,薄荷梗6克,青蒿梗6克,鮮荷梗15克,北沙參6克,麥冬6克,鮮石斛9克,知母6克加水煎制。

功效

小兒夏季熱,多為小兒素體虛弱,氣陰不足,不耐暑熱之熏蒸所致,

方解

竹如三梗湯以淡竹葉、青蒿梗、薄茶梗、荷梗、知母清暑泄熱;沙參、麥冬、石斛益氣養陰。

用法

臨床若是皮膚乾燥灼熱,無汗加香薷13克,淡豆豉6克,以發汗散熱;若有微汗而熱仍不退,加生石膏20克,天花粉9克,以清熱生津;煩躁不寧加生龍齒15克,辰燈心5克,胡黃連2克,以平肝安神;若大便溏薄為脾胃虛弱加焦白朮6克,淮山藥9克,炒扁豆9克,去沙參、麥冬、知母以健脾胃助運化。另外,每天還可用銀花露或西瓜翠衣煎湯代茶。

淡竹葉

 

金黃解毒湯淡竹葉
別名竹麥冬、長竹葉、山雞米。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LophatherumgracileBongn.的莖葉。
形態描述: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有短縮而稍木質化的根莖,鬚根中部常膨大為紡錘形的塊根。莖叢生,細長直立,中空,表面有微細的縱紋,基部木質化。葉互生;葉片披針形,長5~20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而漸狹縮成柄狀,全緣,兩邊無毛或具小刺毛,脈平行,小橫脈明顯,中脈在背面明顯突起;葉鞘光滑或一邊有纖毛;葉舌截形,長0.5~1毫米,質硬,邊緣有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0~30厘米,分枝較少,小穗疏生,長7~15毫米,寬1.5~2.5毫米,伸展或成熟時擴展,基部光滑或被刺毛,具極短的柄;穎矩圓形,具5脈,先端鈍,邊緣膜質,第一穎較第二穎短;外稃較穎長,披針形,具7~9脈,頂端的數枚外稃中空,先端具短芒,內稃較短,膜質透明;子房卵形,花柱2枚,柱頭羽狀。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態環境:野生於山坡林下及陰濕處。分布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採制:夏季未抽花穗前採收,曬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