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額絲雀

金額絲雀

金額絲雀(學名:Serinus pusillus):為雀科絲雀屬的鳥類。體重10-14克,體長109-131毫米。是一種體型較小的褐色斑駁的雀鳥。頭近黑,額至頂冠有鮮紅色塊斑。雄雌同色,體羽在繁殖期更為亮麗。幼鳥似成鳥但頭色較淡,額及臉頰暗棕色,頂冠及頸背具深色縱紋。叉形尾,嘴短而呈圓錐形。虹膜深褐色,嘴灰色,腿深褐色。 棲于海拔2000-4400米林線以上的低矮檜樹帶或有矮小灌叢的裸岩山坡。主要在山區溪邊柳叢、楊柳叢、野薔薇叢中或草原谷地、河谷及岩石灘上活動和覓食。留鳥,部分遊蕩。除繁殖期成對外,其他季節多成小群,群鳥飛行時振翼迅速並間有驟然的起伏。多在地面取食。以植物果實、種子和草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繁殖期間也捕食部分昆蟲和昆蟲幼蟲。分布於俄羅斯、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尼泊爾、印度以及中國新疆、西藏等地。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金額絲雀 金額絲雀

金額絲雀雌雄羽色相似。前額和頭側前部輝朱紅色,頭頂後部、枕、頭側、後頸、頸側、頦、喉和上胸黑褐色,剛換的新羽綴有灰色羽緣。背、肩黑褐色具黃色羽緣,腰亦為黑褐色但具寬的橙黃色羽緣,因而使腰顯示更多的橙黃色。短的尾上覆羽金黃色,尖端白色,羽毛中央有暗色斑;長的尾上覆羽黑色,羽緣橙黃色,尖端白色,尾黑色或黑褐色;中央尾羽羽緣白色,外側尾羽羽緣橙黃色。翅上小覆羽與中覆羽與背同色,但具寬的輝黃色羽緣,大覆羽黑色具寬的黃白色尖端,初級飛羽和外側次級飛羽黑色,羽緣金黃色,內側次級飛羽具寬的白色羽緣。下體自下胸以下為黃色或黃白色、具黑色縱紋,腋羽和翅下覆羽輝黃色。

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體色稍淡,背部少黑色而更多褐色,額和頭頂前部更多金橙色而少朱紅色。

幼鳥第一年冬羽耳覆羽棕褐色而不是黑色,前額亦無紅色,整個頭頂至上背皮黃褐色而具黑色縱紋,喉亦為淡此黃褐色而不為黑色,上胸具暗褐色斑點,其餘似成鳥。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或角黑色,腳黑色或黃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12-14克,♀10-14克;體長♂111-131毫米,♀109-126毫米;嘴峰♂5-8毫米,♀5-8毫米;翅♂75-79毫米,♀72-77毫米;尾♂55-59毫米,♀52-59毫米;跗蹠♂14-16毫米,♀13-16毫米。(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亞高山和山地中上部的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帶。在中國新疆主要見於海拔1800-2800米處,在中國西藏多分布在海拔3800米左右。夏季有時也見上到海拔4400米處,冬季分布高度稍低。偶爾亦見在多岩石的草地、山溪、楊樹、柳樹林、野薔薇叢以及河灘草地和溝谷活動。秋冬季節常從高山遊蕩到中低山地帶,有時甚至遊蕩到山腳和居民點附近的農田與灌叢中活動和覓食。

生活習性

留鳥,部分遊蕩。除繁殖期成對外,其他季節多成小群。不遷徙,但做季節性遊蕩,性膽大,不甚怕人,有時甚至飛到山村居民的門窗上和院牆籬笆上。繁殖期間鳴聲婉轉動聽,鳴聲似紅額金翅雀悅耳的起伏顫音及啾啾叫。叫聲嘰喳或輕柔的dueet或于飛行時發出顫音。

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和草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繁殖期間也捕食部分昆蟲和昆蟲幼蟲。

分布範圍

原產地: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中國、喬治亞、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黎巴嫩、尼泊爾、俄羅斯聯邦(歐洲區)、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遊蕩:賽普勒斯、埃及、希臘、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

金額絲雀分布圖 金額絲雀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5-8月。求偶期持續時間較長,通常在營巢還沒有開始的前幾周,雄鳥就開始求偶炫耀,有時甚至在築巢期間,仍有求偶炫耀行為。開始求偶時,雄鳥和雌鳥均站在地上,彼此情緒激動,額部紅色羽毛亦蓬鬆起來兩翅微微張開,並低垂向下,然後雌雄鳥互相圍繞著對方在地上繞圈走動,並不斷的鳴唱。營巢全由雄鳥承擔,巢通常築在野薔薇等灌叢中、小樹側枝枝杈上,特別喜歡在人類難於到達的懸崖伸出來的小樹或灌木上及崖壁縫隙中營巢。巢呈杯狀,用細草莖、鬚根、植物纖維等材料構成,外面有蛛網和苔蘚裝飾,內墊有羊毛和其他動物毛。每窩產卵3-5枚,多為4枚,卵淡藍色或淡藍白色、被有紅褐色或粉紅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5.4-19毫米×11.5-13.9毫米。孵卵由雌鳥承擔,雄鳥覓找食物餵雌鳥。孵化期14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16-18天。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