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錯工序

金錯工序是一種銅器裝飾技法之一,主要有四道工序:鑄器、鏨槽、鑲嵌、磨錯。

銅器裝飾技法之一。主要有四道工序:(一)鑄器:鑄造金錯銅器,多數在作范時,先把母範上的紋飾預刻凹槽,待器鑄成後,以便在凹槽內嵌金。少數精細的金錯紋飾,其金絲細如毫髮,在鑄器後,在器表鏨刻凹線,用金絲嵌入。(二)鏨槽:銅器鑄成後,凹槽需加工鏨鑿。精細的紋飾,需在器表先用墨筆描繪紋樣,然後按樣鏨刻淺槽。這在古代叫做“刻鏤”,也叫“鏤金”。這種淺槽要略呈“△”形,底面不宜過於平滑,需有一些麻面,金絲或金片才能鑲嵌牢固。(三)鑲嵌:鑲嵌金絲或金片時,金絲、金片都要用火適當加溫,金絲需截作點線,然後捶打,使之嵌入淺槽。金絲、金片都較細薄柔軟,並富有延展性,金絲可根據需要拉細延長,金片亦可捶展。春秋戰國金錯銅器,一般都是胎質軟薄,形體較小,這類器物,在嵌金時不宜捶打,需用玉石或瑪瑙制的工具把金絲或金片擠入槽內。這種工具大小如手指,硬度較高,故能壓制金銅,後世稱為“壓子”。(四)磨錯:金絲或金片鑲嵌完畢,銅器的表面並不平整,必須用錯(厝)石磨錯,使金絲或金片與銅器表面自然平滑,達到“嚴絲合縫”的地步。然後在器表用木炭(椴木燒制的磨炭)加清水打磨,使之光滑平整。若用皮革反覆打磨,光澤更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