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金錢是一種特殊商品,金錢也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它在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過程中充當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存手段和世界貨幣等角色。隨著貨幣功能和使用規模的不斷增長,人的金錢意識必然會不斷增強,這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商品意識增強的一種具體表現。
具體表現
金錢意識的具體表現是:人對任何事物進行價值評價與價值判斷時,總喜歡用金錢作為基本尺度;在權衡利益得失時,總會首先考慮金錢的得失;人際關係總是以金錢關係為主線;實現任何目的總是優先考慮採用金錢手段;習慣語言中總是有較多的與金錢相關的字眼。
社會作用
看法簡介
長期以來,金錢意識被看作是一種不良的、與社會倫理觀念相對立的社會意識,金錢意識強的人被認為是“掉到錢眼裡”的勢利小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唯恐他人評價自己把金錢看得太重,也不好意思在金錢的使用、分配或歸屬問題上與他人(尤其是親朋好友)進行計較。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人的金錢意識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增強起來,婚前財產公證、父子及兄弟之間明算帳、朋友聚會分付帳單等社會現象越來越普遍,各種人際交往關係越來越服從於金錢關係的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越來越具體地、直接地表現為金錢關係。這到底是社會意識領域中的一種進步,還是一種倒退?人們對此有不同看法。
根據生產力判斷標準,商品經濟是一種先進的社會經濟,代表著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商品意識和金錢意識是一種與商品經濟相適應的社會意識,必然是一種進步的社會意識,因此商品意識和金錢意識的加強必然是一種社會進步而絕非社會倒退。那種認為商品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人際交往關係的庸俗化和社會道德水準的滑坡等觀點是主觀的、片面的,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發展過程簡介和作用
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社會裡,商品與金錢主要發生在經濟領域,很少發生在其它社會領域,而且經濟領域主要聯繫的是人的物質生活,很少聯繫人的精神生活,這時,商品與金錢較多地與人的物質利益、短期效益和局部利益相聯繫,較少地與人的精神利益、長遠效益和整體利益相聯繫;在商品經濟成長的初期,舊的法律制度和倫理道德觀念不相適應,新的相適應的法律制度和倫理道德觀念又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在法律上和倫理道德上存在許多漏洞與矛盾,商品生產者與商品交換者時常通過非法的、非道德的手段來牟取暴利,各種形式的權錢交易、權權交易、出賣良心、出賣信任等行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這樣,金錢的獲取往往與非法和非道德行為相聯繫,金錢意識經常與法律意識、道德意識相牴觸,從而產生罪與惡的客觀效果。不過,這只是暫時的現象。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商品交換朝著多元化、複雜化的方向發展,商品交換的等價逐漸由單方位的等價走向多方位的等價,並無限趨近於全方位的等價,商品市場也越來朝著公平、開放、有序、合理的方向發展,在此基礎上所建立的商品意識或金錢意識就會逐漸消除片面性和消極作用,發展成為一種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社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