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錠橋

金錠橋

金錠橋位於什剎海東岸的出水口處,萬寧橋(地安門橋、後門橋)的西邊。是21世紀初新修築的漢白玉三孔石橋,它的修築完全是為了往來行人的方便。由歷史地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先生,考慮到橋名必須便於稱道,又應與什剎海上的風物相結合,因而聯想到前後海之間有銀錠橋,聯想及此,因而建議前海東岸新建石橋即命為“金錠橋。”

基本信息

簡介

金錠橋金錠橋
金錠橋位於北京市什剎海東岸的出水口處,萬寧橋(地安門橋、後門橋)的西邊。它的修築完全是為了往來行人的方便。站在橋上極目西望,但見什剎海波光瀲灩,微風拂來,清新而略帶濕潤的空氣沁人心肺,微波擁來,水聲濤濤,岸線蜿蜒,垂柳依依。實在是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建設背景

金錠橋金錠橋
永定河曾由西往東,循今積水潭、什剎海、北海、中南海,在供電局東側折而東南,再經龍潭湖流出城外。史書稱其為“高梁河”。我們根據地質勘探的鑽孔資料繪製成剖面可以看出,古高梁河在北京供電局至前門箭樓之間河道寬度達600多米。而永定河在往西南遷徙之後,這裡便留下了一串水面寬闊的天然湖泊。北京的地勢是呈西北高東南低的,古高梁河水自西入城經積水潭、後海,折而往南。然而,當年積水潭的水並非是直接東流注入後海的,而是東行至李廣橋後南下,順今柳蔭街、前海西街(恭王府南牆)注入前海的。而當年後門橋西有澄清閘,水閘落下之後,前海的水位便逐漸上漲,以至從銀錠橋下西流而注入後海。這便是“銀錠觀山水倒流”。為往來行人的方便,21世紀初新修築的漢白玉三孔石橋,即金錠橋。

命名歷程

金錠橋金錠橋
2001年,什剎海東端出水口處修築漢白玉石橋就遇到了起什麼名的問題。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汪光燾就此請教時年已屆90高齡的歷史地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先生。2001年,什剎海東端出水口處修築漢白玉石橋就遇到了起什麼名的問題。考慮到橋名必須便於稱道,又應與什剎海上的風物相結合,因而聯想到前後海之間有銀錠橋,聯想及此,因而建議前海東岸新建石橋即命為“金錠橋。”這樣,什剎海上前後兩橋,金銀並稱。至於現在鐫刻在橋上的“金錠橋”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從侯仁之先生給汪光燾副市長的信中植下來並放大而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