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巨觀與微觀透視

金融風險巨觀與微觀透視

《金融風險巨觀與微觀透視》,作者是李志剛 ,由中國金融出版社於2006年7月出版,本書從巨觀和微觀兩種視角,同時分析國民經濟成長和金融體系變革兩條脈絡,以及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繫。

基本信息

作者李志剛
ISBN:10位[7504939145] 13位[9787504939142]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7
定價:¥18.00 元

內容提要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和深化,企業改革的方向被確定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這種新舊體制轉軌的過程中,一系列深層次矛盾不斷暴露:一是國有企業資金嚴重不足;二是銀企債務問題日益突出。隨著各項改革的逐步深入,企業資金融通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使潛在的矛盾逐漸顯性化。從企業方面看,企業實行自主經營,所欠債務自己償還,債務負擔日益沉重。從銀行方面來看,原來給企業發放的貸款,企業卻無辦償還。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上的不良債務,反映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不良債權。由此,為支持國有企業的體制改革和扭虧脫困,銀行承擔了大量的改革成本。銀行大量不良資產的存在,成為影響國民經濟全局的問題。不僅銀行領域,在資本市場,同樣也存在體制性風險。
全書共分九章,分別為:一、金融及金融風險;二、經濟成長與金融市場化;三、經濟成長中周期性波動與金融風險;四、投融資格局演變及非對稱性;五、金融博弈與信貸擴張;六、企業融資結構變遷及債務困境;七、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及金融風險;八、存量金融風險的化解;九、增量金融風險的防範。

編輯推薦

本書從巨觀和微觀兩種視角,同時分析國民經濟成長和金融體系變革兩條脈絡,以及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繫。運用歷史的觀點,追本朔源,力求從此方中找到彼方,從彼方再中找到此方,描繪出改革開放後經濟成長和金融風險發展史。在研究過程中採用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在理論方面,廣泛借鑑國內外的經濟成長理論和金融風險理論成果,建立本文的理論分析基礎;同時通過對我國經濟成長過程中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相互關係的分析,對我國經濟轉軌過程中金融風險的成因和現狀進行了實證研究。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還運用博弈論方法,對企業、銀行和政府進行了經濟行為分析。全書共分九章,分別為:一、金融及金融風險;二、經濟成長與金融市場化;三、經濟成長中周期性波動與金融風險;四、投融資格局演變及非對稱性;五、金融博弈與信貸擴張;六、企業融資結構變遷及債務困境;七、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及金融風險;八、存量金融風險的化解;九、增量金融風險的防範。

作者簡介

李志剛,1974年5月生,河南人。200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副研究員。現就職於中國工商銀行總行股份制改革辦公室,副處長,曾在香港工銀亞洲從事風險管理工作。對巨觀經濟、風險管理、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結構、不良資產處置有較為深入的研究,曾在《經濟日報》、《中國金融》、《金融時報》、《銀行家》、《金融論壇》、《中國城市金融》、《金融電子化》等公開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合作翻譯《商業銀行操作風險》,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目錄

第一章 金融及金融風險
第一節 金融在經濟成長中的作用
一 以貨幣因素為主導因素的經濟成長模型
二 資本的形成與經濟成長
第二節 金融風險
一 風險的界定
二 金融風險的含義及特徵
三 金融風險的表現形式
四 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
第三節 金融風險的理論模型
一 金融風險與實體經濟
二 經濟結構與金融風險
三 金融不穩定假設
四 金融機構脆弱性理論
五 金融資產價格波動性理論
第四節 金融風險的特殊性
一 東亞國家的經濟成長戰略與金融風險
二 轉軌國家經濟體制改革與金融風險
第二章 經濟成長與金融市場化
第一節 實體經濟與貨幣經濟
一 實體經濟與貨幣經濟的交融
二 國家經濟倒金字塔結構
三 經濟成長與虛擬化
四 金融經濟相關比率分析
第二節 經濟貨幣與考察
一 對經濟貨幣化的研究過程
二 對我國貨幣化的歷史考察
三 M2/GDP水平的國際比較
四 我國MS/GDP較高的原因
五 M2/GDP上升較快的原因
六 M2/GDP上升反映的問題
第三章 經濟成長周期性波動與金融風險
第一節 經濟成長周期性波動概述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