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人民幣廣義貨幣供應量為73多萬億人民幣,2012年2月為86多萬億人民幣,比上年增加了13萬億人民幣。2010年2月美國廣義貨幣供應量為8.5多萬億美元,2011年2月美國廣義貨幣供應量為8.8多萬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3500多億美元。另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美國廣義貨幣供應量2010年為12.07萬億美元,2011年為12.98萬億美元。從表面上看,人民幣供應量無廣義貨幣供應量,還是增長速度都要大於美元供應量和增長速度。實事真的是這樣嗎?實則不然,現代社會貨幣、金融衍生品太多,而最大的貨幣衍生品――國債卻被排除在貨幣供應量之外,實屬現代貨幣制度的一大缺陷。
國債不僅具有融資、調節貨幣流動性、平衡財政收支等功能,還有一個更大功能,被人民所忽視,即貨幣功能。當國債多到無法用現鈔回購時,國債,特別是流通性國債,如果忽略其收益功能的話,國債就是貨幣,就等於將整錢換成零,將舊幣換成新幣,因為當國債到期時,新的國債可以替換到期國債,就相當於將舊幣回收換成新幣一樣,國債就是錢,增發國債就是在增發貨幣。傳統貨幣供應量,無論是狹義貨幣M1還是廣義貨幣M2,都不能清楚的體現國債大國的貨幣供應情況。應在原來貨幣的基礎上引入金融貨幣FM這個定義。
所謂金融貨幣就是在現行貨幣定義的基礎上加入國債的份額,才能更為準確的體現該國的貨幣供應情況。同樣,金融貨幣也為兩種,一種是狹義金融貨幣,即在現行狹義貨幣的基礎上加入流通性國債或者是簡單的加入國債,將國債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第二種是廣義金融貨幣,即在現行廣義貨幣基礎上加入國債總額。一般情況下,金融貨幣是指廣義金融貨幣FM。這樣才能更為精確的表達該國的貨幣實際供應情況。
2009年9月美國國債為11.9多萬億美元,2010年9月美國國債為13.5多萬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1.6多萬億美元,加上3500億美元的貨幣增發,二項總計2多萬億美元。而中國國債2007年為4.8多萬億人民幣,2008年為4.9多萬億人民幣,2009年為5.8多萬億人民幣,至今也不過六、七萬億人民幣,其中絕大部分為內債。2011年人民幣13萬億的增發速度,加上幾千億的國債增發速度,與2009年美國2多萬億美元的美元和國債增發速度基本持平。再說,中國大量的貨幣增發與大量持有美元和美國國債也有一定的關係。而美國的實際金融貨幣供應量2009年國債與貨幣供應量相加,狹義金融貨幣供應量約在15多萬億美元,廣義金融貨幣供應量約22多萬億美元;中國的實際金融貨幣供應量兩者相加,2011年狹義金融貨幣供應量約在35萬億人民幣左右,廣義金融貨幣約在90多萬億人民幣。即使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按6.2計算,中國的狹義金融貨幣供應量約五、六萬億美元,廣義金融貨幣也不過14多萬億美元,遠遠低於美國總的金融貨幣供應量。當然,狹義金融貨幣供應量,應是流通性國債與狹義貨幣供應量的相加,這裡只是簡單的將國債總數與其相加。
美國的國債遠大於本國的狹義貨幣供應量和廣義貨幣供應量。如果按美元實際貨幣數量計算,即使將全世界所有美元都集中在一起,也回購贖回不了所有的美國國債。從目前情況來看,美國國債永遠不可能消除;除非美國不顧美元信譽與本國經濟發展,開動印鈔機,大量增發美元回購國債。否則永遠不可能還清國債。
再者,美國是債務大國,而中國是債權大國。隨著美國國債的不斷增加,無論美聯儲是否全部收購,是否開動印刷機,美國將變得更加有錢,因為國債的增加,它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也在增加,外部資金就會回流,這樣錢又回到了美國,反正美國政府不準備完全回購國債,也不可能完全回購國債。
這樣,國債就變成了錢,增加國債的數量,如果不考慮國債收益率,也就相當於印發了鈔票,國債的增加就等同於貨幣的增加,勢必引起通脹的發生。這也是為什麼國債的增加貨幣流動性會增加,國債的大量增加同樣會引物價的上漲。
只是增加國債比增發現鈔來的更加隱蔽,風險更低,更容易為債權國家所接受罷了。而國債的收益率卻遠遠趕不上因國債增加導致的物價通脹相對應的貨幣貶值的損失。
這也是美國每年都有巨額的貿易逆差和國債快速增加的根本原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債越多,錢就越多,印不完的債,花不完的錢,債就是錢,反正不準備還清債。也許有人會說,既然在一定意義上,債就是錢,就可以通過增發貨幣來回購國債。這種可能是絕對沒有的,如果美國真的用美元來贖回國債,那么投資持有美元和美國國債的客戶,對未來收益、保值預期下降,信心全無,要知道“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很可能產生“蝴蝶效應”(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即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引發類似銀行擠兌的現象。那么,以美元為統治的帝國經濟大夏就會轉瞬之間轟然崩塌。世界格局將重新洗牌,損失較小的將是最早拋售美元和美債者,損失最大的將是大量持有美元、美國國債,切遲遲不能脫手者。
我不知道,美國發行國債的程式與許可權,也不清楚債權國是否需要美聯儲轉手才能儲備美國國債。但是,美國國債的發行每年都在以數千億及至上萬億之多的差額增發(新國債減去到期舊國債),每年貿易逆差連續數年也都在七千億之巨。
故此,美國國債的增加對債權國而言,絕對不是什麼好事,而是變相的財富掠奪,也是維持其軍事霸權的軍費需要。建立多邊貨幣體系,減持美元和美債,平衡國際貿易(減少因美國大量發行國債,用赤字來換取別國的物資裝備。即用別人的錢再來軍事威脅、干預、打擊別人),制約其武備發展,才是世界走向和平與發展的根本之道。
黃金被皇權貴族壟斷時期
在19世紀之前,因黃金極其稀有,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徵;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雖然公元前6世紀就出現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幣,而一般平民很難擁有黃金。
黃金礦山也屬皇家所有,當時黃金是由奴隸、犯人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條件下開採出來的。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黃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及古羅馬的文明。16世紀殖民者為了掠奪黃金而殺戳當地民族,毀滅文化遺產,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頁。搶掠與賞賜成為黃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場交換方式難以發展,即使存在,也因黃金的專有性而限制了黃金的自由交易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