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由國槐芽變選育而成。小枝淺綠色,奇數羽狀複葉互生,葉片金黃色,長15~20cm,小葉5~15枚,長2 5~7 5cm,寬1 2~3cm;卵形或橢圓形,全緣。枝條在生長到50~80cm時出現較強的下垂性。落葉後枝條呈半黃半綠,向陽面為黃色,背陰面為綠色。
分布範圍
北自遼寧,南至廣東、台灣,東自山東,西至甘肅、四川、雲南,在國槐能生長的地方均可栽培。
生長環境
喜深厚、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對二氧化硫、氯氣、氯化氫及煙塵等抗性很強。抗風力也很強。
栽培技術
一般採用嫁接繁殖。以原種普通國槐作砧木。嫁接可採用芽接和切接兩種方法。
嵌芽接
生產上常用的一種嫁接方法,操作簡便,成活率高。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進行,以春末至秋初為最佳時期,此時溫度高,癒合快,容易成活。芽接時選擇當年生長健壯、葉芽飽滿的枝條作接穗,剪去葉片用濕毛巾包好或泡於水中,以備取芽片用。選取1~2a生的苗木作砧木,砧木不宜過大。嫁接時先從接穗上削取盾形芽片,首先從芽上方1cm左右處斜向下削一刀,切口長約2cm,再從芽下方1cm左右處斜向上削取芽片。芽片的大小一般長1~2cm,寬約0 5~1cm,使芽居於芽片中部或稍偏上些。砧木在離地面5cm左右處選一平直光滑部位與削芽片同樣方法,削一形狀與芽片相吻合的切口,長度要能剛好裝下最好。將芽片插入切口,使形成層對齊,最後用塑膠薄膜綁好。
切接
切接適用較粗大的砧木。一般只在春季進行。嫁接時首先選取2a生接穗長6~10cm,有2~3個飽滿芽。下端兩側削成長約3cm的平滑削麵,削麵要平直並超過髓心。再將長削麵背面末端削一0 5~0 8cm的小斜面。砧木在2~5m處鋸斷,削平茬口,隨即用劈接刀將砧木沿皮層和木質部之間向下垂直切一刀,切口長約4cm。把接穗從砧木切口沿木質部與韌皮部中間插入,長削麵朝向木質部,對準形成層,削麵上部也要“留白”0 3~0 4cm,然後用塑膠布將接穗纏繞固定,外部罩上15cm×20cm的塑膠袋,用塑膠繩纏繞固定。
剪砧
在嫁接後10~15d,如果接芽的葉柄一觸即落,表明已經成活,此時應在距離接芽上方lcm處將砧木剪去,去除包紮塑膠布。
抹芽
在接芽萌發後,砧木上發出的萌芽應一律抹去,以保證接枝的生長發育。
固定
高接苗在生長到一定高度後,受風的影響容易在接口折斷,因此,當嫁接苗在當年生長到一定高度後,還套用木棍對其進行加固。
綠化套用
套用原則
1. 符合生物學特性原則,要求栽植地點尊重植物的生態性,以適合的土壤和適地適樹為基本前提。根據喜 陽的特性,將其栽植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才能呈現出本身的特點, 為人們帶來觀賞價值。
2. 符合葉色互補的美學原則。因金葉國槐樹葉呈金色,在進行園林配植時,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美學原則 例如多樣與統一性, 對 比與協調性等。將金葉國槐與與其色彩反差較大的背景或者建築物、植物等合理搭配 ,能起到襯托、對比的作用,給人視覺強烈的反差美感。
營造混交林
金葉國槐與 泓森槐混交林,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和營養面積,能較好地發揮防護效益,可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條件,提高林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達到經濟利益最大化.
混交林的優勢
1、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資源和光照資源,達到經濟利益最大化;
2、混合林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林內光照減弱,水分蒸發減少,可以形成林內的小氣候
3、混合林的根系更加發達,在保持水分和防風固沙的效果會更加;
4、混合林葉冠層厚,枯落物比較多,單位面積落葉更多,比單純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5、混合林品種多,生境比較好,病蟲害的天敵比較多,從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蟲害的繁殖和傳播;
6、由於混交林溫度低、濕度大、風速小,火災的危險係數更低;
7、混交林的主要樹種在伴生樹種的輔助下,主幹可以長的更加通值、圓滿,乾材質量更好。
套用方式
1. 單獨種植。將金葉國槐單獨種植在一片陽光充足且開闊的場地,例如,草坪、道路交叉點等,既利於其葉片在長時間內保持金華亮麗,又會形成舉目的焦點,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2. 一定數量種植。將金葉國槐以一定數量種植在街頭綠地或者道路兩旁等場所,有利於與其他植被和建築形成形態和色彩上的對比,構成整體美感。
3. 成片種植。將金葉國槐以成片形式種植,構成金色風景林,體現了色塊的整體效果。該種植主要適合面積較大的場所,例如,道路兩側,該種植方式可以和周圍的其他樹木構成的色塊形成整體美,將美進而起到襯托的作用,形成唯美的園林景觀。
4.交替種植。由於金葉國槐獨特的金葉效果,通常可以將其與其它彩色的樹種進行交替種植。例如,搭配紅色系的紅葉碧桃、紅葉李、三紅太陽李等,其中以三紅太陽李為最佳搭配;綠色搭配系的有合歡、大葉女貞等;草坪類植被如早熟禾、白三葉等都是黃葉品種植被最好的底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