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1012

金花1012是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花生研究室、福建省種子總站,採用白皮1號與汕油71有性雜交技術選育而成的白皮花生新品種,屬國內首創。由於種皮白色,因此,在榨油加工時可免去脫色加工工藝,且可高溫壓榨,榨出的花生油清澈透亮、香氣好,既可節約加工成本,又可獲得優質花生油。據廈門中盛油廠試生產後分析,白皮花生榨油可免去脫色過程,每壓榨1噸金花1012種仁可節約加工成本180元,且比紅花生出油率高1--2%,一級花生油的產品率高25%左右,生產利潤大大提高;龍巖聖龍花生廠用白皮花生加工成鹹酥花生,其品質也優於紅皮花生。因此,推廣套用白皮花生----金花1012,有利於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科、工、貿相結合的花生產業化經營,促進花生生產和加工同步發展,對提高農戶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現實與長遠的意義。

品種全稱

金花1012
主題關鍵字: 主要農作物優良新品種 農業品種 花生 花生新品種

品種簡介

金花1012由福建省農業大學作物學院、福建省種子站共同育成,2000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該品種屬珍珠豆型,株型直立,生長勢較強,葉片橢圓型、綠色,連續開花;主莖高45厘米左右,側枝長48厘米左右,單株分枝7~8條,結果枝6~7條;單株結莢12個左右,飽果率81%,百果重178克,雙仁果率87.36%,出仁率72.67%,百仁重約70.8克,種皮白色,種子脂肪含量51.4%,蛋白質含量31.2%。該品種早熟,春植113天左右,秋植105天,商品性好,榨油不需脫色,經濟價值高。抗旱性較強,中抗青枯病,較感葉斑病。後期常因分配到莢果的營養較多而引起葉片落黃。
1998年參加省花生區試驗,莢果平均畝產199.3千克,比CK1粵油116增產12.6%,達極顯著;比CK2泉花10號減產10.83%,極顯著。籽仁平均畝產144.2千克,比CK1增產13.9%,達極顯著,比CK2減產7.65%,達顯著。1999年7月分別在莆田和福清對該品種進行現場測產驗收,其中莆田東嶠鎮生產試驗點畝產鮮莢果705.5千克,比對照泉花10號增4.08%。福清港頭鎮生產試驗點畝產莢果583.3千克,比對照泉花10號增8.1%。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早播,合理密植。早季應及時早播,秋季應在7月底至8月5日前播種,春播每畝1.8萬~2.0萬株,秋播每畝2.0萬~2.2萬株。
(2)中期適當增施肥。
(3)加強青枯病的防治。
適宜地區:適宜福建省中等以上肥力地區推廣種植。
相關書目: 花生栽培與病蟲害防治 花生栽培及產品開發 花生育種與栽培 花生高產栽培技術 花生高產種植新技術
輔助分類項: 農業品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